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九年级全一册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 正文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4 13:27:27阅读:
字号:|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社《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

 

  (二)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人跑、鸟飞、鱼游等现象学生已有认识,这是在借助地面为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境──对运动的认──参照物──互动讨论──运动的判定──练习巩固。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具准备

 

  课件。平台车,小车。

 

  六、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较长的时间学习力学知识。力学研究的内容是: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运动、力及运动和力的关系。首先,我们来认识运动。对于运动我们并不陌生,但什么是运动,运动又有哪些不同的形式,需要深入探讨。(首先介绍力学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有总体印象,建立力学分析思想。)

 

  1、对运动的认识

 

  (让学生举例什么是运动,老师给予点拨,调动积极性,让其思想集中到对运动的认识上。)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海洋中航行的轮船、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思考一下。

 

  原来,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

 

  有动就有静。地面上的楼房、树木、山岭我们通常说是静止,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它们也随着一起做机械运动。恒星在运动,宇宙在运动,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在运动,运动是普遍的。(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绝对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但是,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容易的事。

 

  [课件演示]①(无背景物时)请说出屏幕上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理由。

 

  ②(加背景物时)请说出屏幕上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理由。(这里要加强引导。课件的使用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思维障碍。便于引出参照物。)。

 

  为什么两次的判定感觉不同呢?第一次说不清,而第二次就敢肯定回答,原因是什么?是的,有了对比的物体了。

 

  [演示实验]平台车上放小车,迅速推平台车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课件)

 

  ①开始时小车相对平台车位置有无变化?

 

  ②平台车推动后,小车相对平台车的位置有无变化?

 

  ③小车相对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对运动的判定。符合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互动讨论总结出运动判定的基本方法:选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相对谁。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时,要有一个对比标准才有意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参照物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运动了。

 

  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静止。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就看怎样选择更方便了。

 

  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就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楼房、树、山岭等)为参照物。

 

  在运行的火车上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所说的“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运动、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在运动、行走的人在动、流的水在动;而楼房、树木、山岭是静止的”。(让学生知道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也参照物──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3、运动与静止的判定练习(课件):(练习要有递进,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释现象的力。)

 

  (1)己知所选的参照物,判定其它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2)已知运动或静止,判定所选的参照物。

 

  [学法指导]通过练习,要把握判定的原则。不妨选定参照物后,你站在参照物的立上去观察你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相对位置没变就是静止。

 

  1、飞行员抓子弹。此例及(1)题可以得出:同向同速运动的物体间相对静止。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江中游以什么为参照物,两岸走又是什么为参照物。(得出结论;互为参照物的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东方红,太阳升”中的太阳升以什么为参照物?由此可以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的。

 

  4、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中飞行员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中飞行员看到甲向下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     运动,乙直升机向    运动。    运动快。

 

  作业:找三例运动的物体,说明选取的参照物;找三例静止的物体,说明选取的参照物。参照物越多越好。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