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战不是童话--美国把战火引向太空
80年代初,美国陆军退役中将格雷厄姆出版了《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一书。格氏的“高边疆”理论为一年后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美国人把“战火”引向了太空。
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人首次把战争的触角伸向了外层间,开辟了人类天战的先河。70多颗卫星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给地面作战部队以巨大的信息支援。1999年3月的科索沃战争,北约至少动用了15~20种50多颗不同卫星参与其协同、情报和空袭行动,巴尔干上空可谓“天眼”密布。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实质上是一场一边倒的非对称战争,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美国掌握了制空权、制天权和制电磁权,从而形成绝对的空中优势,频频对弱小国家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空间系统的广泛运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标志。
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空间系统。1985年9月美国国防部正式组建了联合航天司令部,负责指挥调动美国所有的军事航天系统、空间监视系统和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等,以支持美国部队执行军事任务。1992年3月,美国空军以条令形式发表《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一书,为“天军”建设做了理论准备,随即于1993年12月成立了“空间作战中心”,全面实施空间系统向战术应用转移的计划 ,并把联合作战由“空地一体化”扩大为“空地海天一体化”。1994年4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布的文件《军事航天作战理论》指出,空间力量的主要任务包括空间支援、力量增强、空间控制和力量运用四个方面。2000年5月9日,美国空军参谋长和空军部长联合签发《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美国》白皮书,强调美空军将由现在的空战为主转变为既可空战,又可在太空作战的“航空航天一体化”空军。这是美军第一次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确定建立“天军”的计划。“天军”建设计划无疑会对世界军事力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它显示了当今军事力量发展的新趋势,将把战争空间推向太空;另一方面,美“天军”的建立违反了现行的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法准则,势必引发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引起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遗产,拥有比较完善的军事卫星系统和长期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站。1992年8月重新组建了航天部队,直接隶属国防部,下辖发射部队、测控部队、莫扎伊斯基军事航天学院、国防部空间武器中央科研所。1995年6月俄内部出版了《航天器的作战应用》一书,全面论述了武装部队特别是空军部队在制订作战计划与执行作战任务时如何运用航天器以及对抗敌方航天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问题。1997年10月30日俄将航天部队与战略火箭部队、导弹防御部队合并,统称为战略火箭军。近年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卫星对地面作战全面的信息支援和保障作用,使许多国家进一步意识到空间系统对于现代战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包括部分中小国家)都在努力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本国的军事空间系统,以期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随着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侦察、监视、预警、导航、气象、测地、通信等军事空间系统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与地面各种军事系统的结合也更为完善,空间系统愈来愈适合于实战运用。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制定了包括太阳系探测、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建立月球基地,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等计划,并开始了货运航天飞机及先进空天飞机等研制计划。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空间作战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空间作战从理论进入了实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高边疆”,空间的争夺将愈演愈烈。
西方军事强国角逐“制天权”
自从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人类的航天活动一直是以军事目的为主。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局势的缓和,使民用特别是商用卫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军用卫星所占比例依然很高。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共发射5000颗卫星,70%以上用于军事目的。
战争的过程不仅是暴力行动激烈对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敌对双方对各种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不断反馈与反复循环的过程。军事空间系统作为现代战争的太空信息平台,在支持能起“杀手锏”作用的高技术武器和天地空一体化战场信息网方面展现出巨大作用和威力,对战争的进程、最终胜负或冲突的解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联合作战中关键的、有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俄从80年代中期起就相继把空间力量纳入了其武装力量结构之中。
空间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类成功地把各种卫星送入太空。这些卫星居高临下俯视着地球,时刻搜集并传输着人类需要的各种信息。因此,对于航天技术发达,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信息资源的国家而言,未来战场近乎透明。众所周知,美国的制空权得益于其制电磁权,而其制电磁权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空间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美国已意识到在未来战争中“美军要取得优势,关键是要保护空间资源,并且不给予对手利用这种资源的机会”。
1996年美军提出了《2010联合作战设想》,从“主宰机动、精确交战、全方位防护和集中后勤”四个方面阐述了空间支持的必要性。1996年6月美空军大学完成的《空军2025》研究报告认为:到2025年,谁能控制空间或信息,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取得战争优势。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公布了其长期规划《2020年设想》,提出了四个基本作战概念,即控制空间、全球交战、全面力量集成和全球伙伴关系,美军认为空间力量是“国家军事战略”和“2010年联合作战设想”的战略启动器。1999年7月9日,美国防部长科恩签发了国防部第3100.10号令,发布了最新的“国防部航天政策”,公开声明“拥有出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是国家的重要利益所在”。1999年美国防部长在2000财年国防报告中,把军事航天作为C4ISR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军事应用需求目标。
美国在21世纪初的空间发展战略是夺取未来战争的“制天权”,即必要时只能由我自由使用空间,而不允许敌方利用空间,以确保其当前所具有的空中及信息领域的优势,从而确保其在未来战争中具有“制空权”和“制电磁权”。但是,美国人高兴得太早了一点,西方军事大国或明或暗地正在角逐制天权。以空天飞机为例,这种除了能执行航天飞机所完成的各项军事使命外,还特别适于作为一种强大的战略武器装备使用的航天器,继美国实施空天飞机计划后,德国提出了“桑格尔”空天飞机方案,英国提出了“霍拖尔”方案,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也提出了各自的空天飞机计划。
在经历了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之后,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的阶段已经开始。在这个背景下,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获取信息是战争的第一要素,控制信息是战争的第一制高点。以空间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和信息化武器,使作战能力已达到全球的各个角落,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作战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模式,过去诸如“马其诺防线”、“巴列夫防线”之类的战线不再是挡箭牌。在未来战争中,信息中枢必将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对象。由于卫星在信息的获取、传输、控制和使用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那么对卫星的破坏与反破坏、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空间为主要战场,以空间武器为主要力量,以反卫星战、反弹道导弹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天战可能在21世纪发生。谁掌握了空间优势谁就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认为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是以天制地的。
如果说,20世纪的两次(即制海权和制空权)军事革命,使战争完成了由陆基和海基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21世纪我们将面临在外层空间卫星监控技术引导下的,以争夺低层空间(制空权)和浅层海域(制海权)继而是深层海域和外层空间为主要内容的更为深刻的军事革命。
太空武器系统频频亮相
空间武器系统是指部署在宇宙空间或用于攻击宇宙空间中目标的所有武器。它主要包括反卫星武器、天基反导武器以及装备了杀伤武器后可执行空间作战任务的载人航天器等。此外,近年来有所报道的轨道战斗机也是空间武器系统家族的一员。
空间武器系统是未来天战的主要进攻武器,是夺取制天权的关键。因此,早在60~70年代军用卫星发展初期,美苏两国为了争霸空间,就开始了空间武器系统的研制计划。到8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使这一领域的发展达到了顶峰。80年代末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天战的威胁降低,致使“星球大战”计划被逐步削减直至被终止。但美国反卫星(ASAT)武器的研制却从未停止,只是进入90年代后反卫星武器预算逐年递减。
反卫星武器主要包括动能武器(动能导弹空间武器、电磁炮空间武器)、空间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目前,只有美苏(俄)进行过实际反卫星演示。苏(俄)自1968年起曾进行了20次试验,利用共轨卫星方式实现反卫星攻击,其反导防御系统也具备了反卫星能力。美国的动能导弹空间武器,其技术发展较之各种新概念武器更为成熟,在“星球大战”计划终止后,这类武器仍在其它计划项目下继续得到发展,已经成为目前美国最有希望的空间武器。就其技术而论,美国在本世纪初研制成功并部署这类武器是完全有可能的。1985年美空军用F-15飞机发射ASM135导弹攻击SOLWIND卫星取得成功。1997年8月,美陆军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了动能反卫星拦截弹样弹的悬停试验。1997年10月,美陆军进行了强激光(MIRACL)打卫星靶(MTSI-3)的试验。军方声称试验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强激光成功地瞄准和跟踪了卫星,激光发射后传感器达到了饱和,但进一步的报道说明MIRACL强激光损坏,卫星上数据传送发生困难,未能得到激光照射时的数据,而用功率小一万倍的激光器LPCL探测,证实传感器已达到饱和。这次试验是激光反卫星武器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许多国家对此事表示极大地关注和担心,指出这很可能触发各个有能力的 国家在反卫星武器上的军备竞赛。此外,近来偶有报道的“轨道战斗机”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战争中美国的杀手锏。它是一种跨大气层飞行器,将由运载飞机从高空发射,然后加速爬升到低地轨道,随后再入大气层作机动飞行。它发射武器后重返轨道运行并再入返回基地,执行任务的全部时间为2~4小时。它还可以应急发射小卫星,对在轨卫星实施维修服务,以及使敌方卫星致盲或失效等。
未来空间战争的三个阶段
天战,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和预言,从目前空间技术的发展来看,到2030年以前将可能发生天战。未来的空间战争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空间信息战:时间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叶。其主要表现为不断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使之更适合于未来战争需求,同时加强空间系统与地面系统的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挥和作战效能。正如美国《作战纲要》所阐述的:空间系统能为兵力投送行动提供重大技术保障而不受国界限制;陆军可以依靠空间系统及时获得情报,不断调整地面部署并先于敌人采取行动;不间断的空间活动使情报、预警、通信、导航制图和数据处理等更加准确而高效,导航和定位卫星使地面部队能够准确确定自身及敌方目标的方位,通信卫星可以向战术部队及时提供通信联络,保障地面指挥官能够迅速下定决心,及时调整火力,有效地保护部队和打击敌人,控制整个战争。空间信息系统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反应;二是远距离精确打击。空间信息系统在战争中的应用,将使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主要样式。
争夺制天权:时间2000~2030年。自从1957年首颗人造卫星发射入轨,空间就成为美苏(俄)争霸世界的又一竞技场。而各种空间军备竞赛,就是率先拥有敌方没有的空间系统,以便从空间控制敌方,占据主动。可见,争夺制天权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空间系统与其它各种武器系统的配合愈来愈紧密,这使得空间系统的战术作用日益提高。据分析,全球将有超过5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空间系统。这种军事空间系统多极化的格局,将打破美俄对空间系统的垄断。以反卫星武器为主的空间武器系统将在战争中使用,战场将由陆、海、空向太空延伸,战争将更加立体化。高性能的空间武器系统和抗摧毁能力强的空间系统将是本世纪空间系统发展的重要特征。
空间对地攻击:时间2020年以后。空天武器主要是指空天飞机。它是一种将航空和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空天飞机可以自由方便地往返大气层,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和大幅度降低航天运输费用。在未来空间作战中,空天飞机将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航空航天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输机,其作战区域是整个地球及附近空间,它能在几小时内突破任何地面防御抵达目标,从空间对陆、海、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近年来,随着制天权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对空天飞机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可以预见,21世纪中期,随着新型空天飞机的问世,空间对地攻击将进入实战阶段。
理论与应用研究刻不容缓
我国的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已经有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正在由试验阶段走向全面应用阶段。但技术水平、发展规模、应用广度和深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离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信息支援能力是制约我军综合作战能力的“瓶颈”。预计未来在我国周边地区爆发的局部战争都将有军事空间系统的直接参与,这包括空间信息支援甚至航天器的攻击与防御对抗。面对这一威胁,我们应集中力量加紧对地基和天基(重点是地基)反卫星武器关键技术的预研,尽快研制出一两件对敌方空间系统具有威慑作用的反卫星武器,以便在未来的天战中采取主动。
江主席曾经指出,过去我们讲陆、海、空一体,现在已经是陆、海、空、天一体了,特别是争夺信息优势,取得制信息权,将成为作战的重心之一。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在当前军事革命背景下新的军事发展,特别是“信息”和“空间”领域的巨大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对我们的严峻挑战,为我军深入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做好两个根本性转变指明了方向。将空间系统强大的信息支援作用与地面精锐作战力量强大的突击力相结合,形成具有威慑作用的“杀手锏”,是迅速提高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综合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展空间技术,建设精干、高效、实用的军事空间系统,开展空间力量和空间作战理论研究,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是我们瞄准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