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九年级上册 -> 正文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2 17:02:57阅读:
字号:|

 

课题

奇妙的二氧化碳

项目

     

理论依据或意图

 

 

 

 

 

 

 

 

 

 

 

 

 

 

 

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进入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中第三节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打好知识基础,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课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分析

CO2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我们继学习氧气后第二次系统学习到物质的性质。CO2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让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通过CO2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化合、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概念。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

 

符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便更好地教好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知识与技能

1、了解CO2在自然界的循环。

2、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CO2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和人体健康的情感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依教学地位与作用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CO2的物理性质,掌握CO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CO2的化学性质

 

关键: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发现并理解CO2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是围绕探究CO2的性质进行的,因此,依教学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目标,将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学生对CO2化学性质的理解感到困难,因此将之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项目

     

理论依据或意图

 

 

 

 

二、   情学

 

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第二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

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和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是教学的基础与依据,学情确定准确,能使教与学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体现课改理念。

探究式学习方法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常见模式,依本节内容特点,由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目标导学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引导启发法: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3、实验探究法:学生对CO2比较熟悉,所以可以预先安排学生去收集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来完成对CO2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观念及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4、归纳总结法:对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阅读、实验探究之后,学生间交流讨论,总结。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目标导学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是化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发现问题,猜想、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   教学

 

 

 

 

 

趣,引入

 

 

由于海南的天气比较炎热,很多人都有喝饮料的习惯。上课时我先拿出一瓶可口可乐,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可口可乐?”“如果把瓶盖打开,同学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说很多的气泡从可乐中冒出来。“那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CO2。”

接着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CO2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项目

     

理论依据或意图

 

 

 

 

 

 

 

四、教学程序

 

 


新课

投影展示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关系图。(生物课涉及到)让学生回答。

   观看短片《CO2与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后,

   提问:“CO2含量不大,如果没有可以吗?”追问:“CO2是否越多越好呢?”讲解 温室效应。

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消防官兵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舞台上产生的“烟雾”现象。

[设疑]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后,让学生观察集气瓶中CO2的颜色、状态。

演示:用软塑料瓶集满CO2加入少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观察。

问:“从刚才的展示中大家能说出CO2的一些性质吗?”   引导学生概括,补充。  

 

 

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 

1、演示:把可乐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让学生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观察。

2、让学生用一只试管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把生成的CO2通入有紫色石蕊试液试管,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

问:“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是CO2吗?还是另有别的物质呢?如何验证?为何加热后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引导学生思考。提示: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演示:把四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纸花,其中两朵分别滴上水和盐酸溶液,另一朵放入装有干燥CO2的集气瓶,第四朵滴上水后放入装有干燥CO2的集气瓶。学生观察、思考。

讲解总结:不是CO2使石蕊变红,而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具有酸性才使紫色石蕊变红,生成的新物质就是碳酸。而加热后又变回紫色,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又分解的原因。这说明了CO2可以与水反应。

3、让学生把集气瓶中的CO2倒入有两支蜡烛的烧杯,使蜡烛火焰熄灭。

问:“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同学们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吗?”

引导学生根据蜡烛熄灭得出CO2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大。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项目

     

理论依据或意图

 

 

 

 

 

 

 

 

四、     教学

 

探究CO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后,引导学生概括出CO2的用途:液态CO2主要用于灭火器,固态CO2用做致冷剂,冷藏食物,人工降雨,舞台制景等,还可制汽水。补充:制尿素、温室肥料等。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

 

 

 

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1、我投影出这样一个实例:2000年文昌市锦山镇有一户人家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时,请来了两位民工,结果在清理过程中,第一位民工进去后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见状马上进去,结果也不省人事;户主见状也进去,结果三人都死在井里。同学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人死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可能原因。

2CO2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为什么又离不开CO2呢?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逐步让学生养成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时量变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投影展示

 

1、选择题

(1)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白色CO2气体。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大量的白色气体。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又叫“干冰”

B、“干冰”是干燥的冰

CCO2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有毒

D、固态的CO2叫做“干冰”

(3)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CO2通入石灰水中

B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CO2通入水中

DCO2制成液态CO2

 

作业:P45 14

 

 

 

 

 

 

 

 

 

巩固知识

 

 

 

项目

     

理论依据或意图

五、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奇妙变化

1、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2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检测)

现象:出现白色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

CO2  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由红变回紫色

二氧化碳+ 碳酸   

CO2)(H2O)(H2CO3

加热

碳酸 二氧化碳 +

H2CO3  CO2  H2O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更不能提供呼吸。

三、CO2的用途:

四、CO2与人体健康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