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
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
(2)分组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
(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完成上节课留的预习作业 |
到讲台上讲解搜集到的资料 |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到网上获取知识,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火力发电
|
|
|
【引入】 由火力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严重污染环境引出——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思路。 |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
积极启发学生联想到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分析如何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 |
【板书】二、原电池 1、概念 |
|
|
【实验探究】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探究做实验
|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及实验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问题探究】 1、锌片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3、锌片和铜片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
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进行猜想,并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
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演示实验】 【提问】描述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判断电子是怎样流动的?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
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根据探究实验进行回答 。
|
为总结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铺垫、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板书】 2、原电池原理 锌片: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2H+ +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 Zn2+ + H2↑
|
。 |
|
【练习】填写Powerpoint上以表格 |
回答表格上的问题 |
进一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实验探究】 做三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也可多做几组实验进行对比) |
讨论、引出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 ①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②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③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
提供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启发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对比找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
【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
【练习巩固】 下列A、D装置中是硫酸溶液,B、C装置中是硝酸银溶液,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及电子流动方向。 |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
巩固所学知识 |
【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水果电池,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 |
|
预习下节课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