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醛
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和功能: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醇还原醛氧化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一、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内容标准 |
学习要求 |
补充说明 |
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乙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与相关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
1.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
以具体物质为例,分析醛基的特性及与其它官能团的相互转化。 通过认识乙醛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有机化学主干知识网 |
1.2知道醛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 ||
1.3醇、酚、醛、羧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 ||
1.4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对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 |
2.1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上认识认识醛基官能团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
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结构对性质、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不要求掌握各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 |
2.2了解加成反应的发生条件。 | ||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深化认识甲醛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
3.1了解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环境、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引导学生关注醛在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应用,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 |
3.2能应用醛的性质,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途径,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
本节教学主要通过对典型代表物──乙醛的结构特点及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等性质的认识,推广到对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并进一步完善对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同时教材通过两个“学与问”,一个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了核磁共振氢谱图,开阔了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视野。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乙醛,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醛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醛的安全使用,关注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醛的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进一步掌握醛的性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解醛基的结构性质,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方法预测有机化物的主要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醛的性质及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科学生产、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
醛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醛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教材以乙醛为例,介绍了醛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
本章的教学重点:
(1)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官能团掌握醛类的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为增强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可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flash动画和视频材料
例如:在对不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中,可利用动画模拟转化过程中官能团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对有机合成有一个理性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关网站及其他网站
例如:对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图片和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站:www.pep.com.cn资源
(三)可引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本章所设计到的有机物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甲醛、苯甲醛等,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入手,减少学习知识时的陌生感,增加亲戚感。
(四)利用银镜反应和菲林反应实验使学生理解醛基的还原性。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结构模型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通过对典型代表物借助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等的构建,加深学生对官能团的认识,明确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进而过渡到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差异的认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借助多媒体资源,对发生化学变化时官能团的变化及不同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采用flash的动画模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化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本章内容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通过图片把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了解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和健康教育。
(三)充分利用实验演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内容 |
评价细目 |
评价结果(分三等赋分) |
备注 |
活动设计 |
1、 是否进行明确分工? 2、 活动步骤是否清晰、合理? 3、 每一步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
|
|
小组实验 |
1、 实验目的是否明确? 2、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3、 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4、 实验讨论是否充分? 5、 能否根据实验讨论出新的问题? |
|
|
交流与表达 |
1、 能否对所选主题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 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补充? 3、 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的质疑? |
|
|
整体评价 |
1、 参与意识 2、 合作意识 3、 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 交流表达能力 5、 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6、 创新能力 |
|
|
结果 |
|
|
|
六、课堂评价建议
每节课学习结束,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学生自我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同学互相访谈或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论文等。
(一)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采用纸笔测验方式,根据必修模块的课标要求设计习题考察学生掌握情况,习题的设计难度不要超出必修要求,如:
1.乙醛是____基跟____基组成。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在练习本上书写)
(1)乙醛与氢气加成:
(2)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3)乙醛被新制得的氢氧化铜溶液氧化
(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