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数分裂”教学上的一点建议
现行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减数分裂”一课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抽象,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使这节课的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提供一个利用扑克牌进行类比实验的教学思路。
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合子中,父亲和母亲各提供了23条染色体,也就是各提供了1个染色体组。在这里,我们不妨使用两副扑克牌来进行类比。假设父亲提供的染色体组为第1副扑克牌“Ao”,母亲提供的染色体组为第2副扑克牌“Bo”,每1张牌就相当于1条染色体。受精作用就相当于将“Ao”、“Bo”两副牌混在一起,合子包含46条染色体,好比就是混合在一起的108张扑克牌。
个体发育到性成熟的阶段,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减数分裂。精(卵)原细胞包含的46条染色体仍然相当于混在一起108张扑克牌,其中,每两张一样花色和大小的扑克(如:两张是10)就等同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形状和大小相同,并满足1个来自“Ao”(父方),l个来自“Bo”(母方)。进入第1次减数分裂阶段,联会过程便相当于将原先两副扑克中完全相同的每两张牌两两配对。
第1次减数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新形成两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开的这个过程,就好比将两两配对的108张牌重新分成两副牌,这次分配时,我们只考虑牌的大小和花色, 保证做到不重不漏,而不考虑这张牌原先是来自“Ao” 还是来自“Bo”。重新组合出的两副牌我们定义为“A1”和“B1”,分别来表示这两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 的染色体。我们知道,同源染色体分开的过程中,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不同对的染色体间自由组合。由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携带着不同遗传信息的基因片段,因而次级精(卵)母细胞在保持着与亲代拥有一致的染色体数目的同时,还会表现出新的遗传特性。类比中,得到“A1”和“B1”的思路和手段完全符合上述过程,它们在结构上仍然是两副完整的扑 克,但在每一张牌的组成上其实已经不同于原先的那两副牌“Ao”和“Bo”。到这里,我们已经非常通俗简洁地完成了教学中的难点。以下的分裂过程就和有丝分裂很相似了,这里不再多谈。
应该注意的是,类比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一副扑克有54张牌,而人的1个染色体组只有23条染色体。这里只是体现了两个过程的相似性,而不是说人 的生殖细胞含有54条染色体。
教学中可以选用两副背面图案不一样的扑克作为教具,以便突出“同源染色体分离与自由组合”的过程。
课堂上或是在辅导中,扑克牌是非常廉价易得的实验模型,上述方法既方便教师讲解这个教学中的难点,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