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水平结构 D.出生率 2.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3.“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的一句,错误的说法是 A.废弃的古道和城池发生着群落的次生演替 B.废弃的古道和城池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C.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向 D.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加快 5.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6.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 7.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选择植物生长稀少处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取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捕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细菌属于分解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9.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捕食者的存在将使被捕食者种群逐渐灭绝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10.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可逆转的 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生物群落 C.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远远少于投射到该区域的太阳能 D.能量金字塔反映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数量关系 1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传递的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B.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有机物中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全部用于生产者干重增加 D.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 12.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任何时间被捕食者的数量都比捕食者的数量多 13.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性引诱剂的作用是提高蝗虫的交尾率 D.c为该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K值 14.右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5.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 C.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 D.生物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16.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高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减少是不干预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但也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 1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能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19.某成熟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下列描述与之不相符的是 A.食物链、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保持稳定不变 C.所有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年内一般都会有所变化 D.物种丰富度保持基本稳定 20.处于相对稳定的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若每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则正确的是 A.狼获得的能量大于狐获得的能量 B.若草中的能量流向羊和兔的比例发生改变,狼获得的能量保持不变 C.如果该生态系统足够大,在此系统中引进新种“月月兔”(每月能繁殖一代),其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增长 D.狼的营养级最高,但该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2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A.捕食者主要捕食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不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2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23.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都是由裸岩、地衣、苔藓一直发展到森林阶段 B.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 C.人类活动会干扰群落的演替速率,但不会改变演替方向 D.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结果是丰富度保持不变 2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2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26.如下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不处于同一营养级 ④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两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 D.以上说法都错误 27.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8.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 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花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日期(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数量(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 96 2175.63 2171.46 A.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会诱导棉蚜抗药性突变 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 D.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9.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养10000人,则乙能养500人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 31.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变异现象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阳光影响植物开花 D 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 32.某水池中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为增加该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池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 D.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后池塘中还存在3条食物链 33.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保护与维持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B.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C.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网 D.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 34.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最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35.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C.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 D.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36.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生产者 B.丙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在该食物网中戊占据2个不同的营养级 D.在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 37.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请回答: (1)调查该湿地中丹顶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2)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Pg Pn R 甲 15.9 2.8 13.1 乙 870.7 369.4 501.3 丙 0.9 0.3 0.6 丁 141.0 61.9 79.1 戊 211.5 20.1 191.4 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表中R表示____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 (3)如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8.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___结构。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 (4)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O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O.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O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可能是___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l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请回答: (1)如图l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l中A表示_____,图中末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如图l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103kJ/m2·y。 (4)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___________演替(填:“初生”或“次生”) 40.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 (1)图1中共有 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 ;A与D的种间关系是 。 (2)如果该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些生物种群数量将在各自的_________上下波动。 (3)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 。 (4)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 。 (5)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所有的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它们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___________ A.它们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它们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它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它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6题,每小题1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8.(每空2分,共16分) (1)样方法 S0 (2)垂直和水平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20 0 (4)C 因为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9.(每空2分,共14分)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 (4)次生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