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1. 某小组同学探究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将胚芽鞘去除一段时间后,将三个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角度α。已知生长素浓度N1>N2>N3,N2的浓度接近顶芽的浓度,三个浓度(低、中、高)之间相差较大。则三浓度所致角度α的情况最可能是 ( ) A.α1>α2>α3 B.α1>α2,α2=α3 C.α1>α2,α2<α3 D.α1<α2<α3 2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处生长比④处快 4根据图3所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 A.a>b>d? ?B.c>b>d ??C.b>a>c? ??D.a=b=c 5: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许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B.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C.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D.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6.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作用相似( )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7科学教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8. 图1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9. 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 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1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 11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12.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13. 1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14.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结果如下表:( ) 溶液 雄花 雌花 比值(雄花:雌花) 水(对照) 21.1 3.8 5.6 赤霉素(100 mg/L) 4.7 4.7 1.0 CP(100 mg/L)(一种生长调节剂) 6.2 6.8 0.9 乙烯利(1000 mg/L) 19.6 3.7 5.3 整形素(10 mg/L) 33.1 1.2 27.6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 mg/L)、CP(100 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 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 C.校园中的全部树木 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16.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100 1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18.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 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 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 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 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9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20.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六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21.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 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性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C.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除竞争者 D.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除竞争者 2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C.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D.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2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24预测某地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25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所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26.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 2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28.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29.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3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有误的是( )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 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2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 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 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 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32:(20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粱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足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报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 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 (5)实验III川、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侧,用图I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页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页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 .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肘性强度 33.(8分) 右图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__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______年开始的。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32:(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抵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33:(1)d (2)b (3)2 6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