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75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4 9:52:0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人:李秀苹 审核人:周美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2008年1月1日起,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一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4.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弱国无外交”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7..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9.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10.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1. 下面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2.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

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C.“共产党——要把乾坤扭转来

D“清政府——内外的两种面孔”

14.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会议航向.确立毛泽东为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此次会议是指? (??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5.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 )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清政府、新政、预备立宪

C.孙中山、共和、临时政府 D.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16.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7.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19.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20.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21.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上海

22..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联合国大会

2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图1颁布于1912年 B.图2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3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25.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政协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26.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7.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福建、浙江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浙江景 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8.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国共两党为实现第三次合作而提出的基本方针

B.它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C.港、澳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D.它标志着中国顺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29.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 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30.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计40分)

31.(1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请写出中山在南京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首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哪些?(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制定图1所示文件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2)图2所示重要文件是哪次会议制定的?该文件具有怎样的性质?(2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6分)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6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衢州市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