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广东省增城市郑中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361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15 19:11:0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本试卷共6页,52小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题2分, 共10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大雅·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传》曰:“为之君,为之大宗也。”材料典型反映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皇权至上

2.在中国古代,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始皇帝统一天下,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对郡县制评述有错误的是

A.郡县长官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 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 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 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7.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8.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9.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执政官 D.五百人会议

10.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罗马成文法诞生,其标志是

A.习惯法的废除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公平法的制定 D.《民法大全》的编纂

11.“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2.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3.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4.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5.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 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16.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他们的共同点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在权解散议会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7.“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制衡原则 D.中央集体原则分权原则

18.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内阁制 B.两党制 C.总统制 D.选举和议会立法

19.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20.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评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右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

史事件的不同评价,请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2.“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

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23、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5.“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6.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路线?

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湖北的武汉 D甘肃的会宁

27.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8.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经国共重庆谈判,但民主政治却再一次成为人们心中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B.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

C.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D.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联合政府

29.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

A.英、法、德 B.英、法、美  C.法、德、俄 D.美、德、俄

30.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 B.恩格斯 C. 拿破仑 D.巴黎公社成员

31.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

A.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

3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33.右图是1949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题目是《中国的毛泽

东》。该刊将其列为当年封面人物的主要是因为他

A.倡导政治民主,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

B.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公和国主席

3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5.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 政治协商 ② 民主监督 ③ 参政议政 ④ 维护统一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36.“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好敌我矛盾

37.“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38.“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最初成功运用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A.香港问题、台湾问题  B.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C.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澳门问题

39.《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不结盟政策”

40.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41.“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不结盟首脑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2.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43.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4.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46.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7.“我无须对诸位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

48.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两级格局的瓦解 B.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C.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9.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其行动的实质最准确的是:

A.打击恐怖分子、保障人权 B.违反和挑战联合国宪章

C.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奉行政治全球化政策

5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两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51、(25分)自古以来,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雅典 (B)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各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 百度网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3分)

列举英、美、法、德四国的代议制政体各是什么。(8分)

材料三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改革开放以来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6分)

(4)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52、(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山河破碎,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和期待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霸占。

材料二: 国会的意见: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 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 双方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胡锦涛和奥巴马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香港岛是被哪一个条约割占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6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对中国的态度? (4分)并分析70年代美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人民政府接触? (2分)

(3)阅读材料三,分析当前的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并指出其根本原因。(4分)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5)现阶段有人认为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问题,谈谈你对未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3分)

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每题25分,共50分)

51、(1)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制度(2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



52、(1)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中国的香港岛给英国。(3分)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3分)(说明:只要完整的回答出条约名称即可得分)

(2)态度:

50年代敌视(2分)(抵制,封锁等词语也可得分),

70年代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地位,由敌视到改善与华关系。(2分)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2分);美素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2分)

“主动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分);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分)

(3)基本态势:合作共赢是主要的,但也有许多波折。(2分)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2分)

(4)岛内台独势力,(以美国为首)国际反华势力。(2分)

(说明:每点1分,共2分;此题为开放题,根据所答情况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5)构想: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2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1分)

(说明:此题为开放题,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分,总分3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第五中学、第十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梓潼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