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设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答题参考时间45分钟)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3.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4.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 D 、科举制 5.近代外交家薛福成曾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列强获得这两项特权是依据(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辛丑条约》 D、“门户开放”政策 6.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这种“没有理性”的民族主义的最典型代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对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有一定价值 C、是研究卢沟桥事变的珍贵素材 D、是别有用心的人伪造的史料 8.下列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国共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 C、美国和苏联的帮助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9.《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愿望,反映出太平天国的理想境界是( ) A、民主 B、平等 C、自由 D、独立 10.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当指( ) A、由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 B、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C、由愚昧走向科学 D、由封闭走向开放 11.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三月间,总统明确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对此记载的正确解读是( ) A、“二十七年”是1937年 B、“总统”是指蒋介石 C、“以空间换时间”是战略失误 D、“积小胜成大胜”难以实现 12.“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此中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该谈话( ) A、是“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B、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C、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D、体现了回避历史但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14.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方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三个世界”的划分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5.“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16.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由此可知(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互相敌视C、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D、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18.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亚的雕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对该造型像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冠”表示制裁严厉,绝不姑息 B、“蒙眼”暗喻司法感性第一,理性第二 C、“宝剑”象征权力尊贵无比,无上荣耀 D、“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 19.有人认为,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 制者”的办法。该观点中,“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共和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君主立宪制 20.2013年10月1日因政府财政预算没有得到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批准,美国政府部分部门只能暂时关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美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 D、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互相牵制监督 21.恩格斯指出:“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是指当时的(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2.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 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们,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发表《共产党宣言》 23.“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B、巴黎公社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 C、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4.《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材料中“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二月革命 B、苏联成立 C、《四月提纲》发表 D、十月革命 25.“苏联的政权是不通情达理的,但对武力的逻辑却是高度敏感的……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为此,美国对苏联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门户开放 B、热战 C、结盟 D、冷战 26.“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美国为此采取的对策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改善中美关系 C、建立北约 D、实施马歇尔计划 27.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这里的“遗憾”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31.(24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 (1)依照例子填空。(8分) 例:A. 皇帝制度 B. C. D. E. (2)据材料一,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并说明其在政治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8分) 32.(16分)某班同学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题,举办研讨活动。 【活动一 中美关系历史回眸】 史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史料二 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土。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史料三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1)有同学搜集了上述三则史料,请你根据这三则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如果你也要搜集中美关系演变的史料,你将运用哪些方法?(4分) 【活动二 中美关系现实思考】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已经在美国“阳光之乡”按下了启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按钮。 (3)请你结合当今国际格局特征,谈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有利条件。(6分) 芒市第一中学 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答 题 卡 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分:100分 总成绩: 题号 1—30 31 32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计60分,建议答题时间45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设2个小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计40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答题参考时间35分钟) 31、(1)依照例子填空:B. C. D. E. (8分) (2)演变的趋势: (4分) 主要影响: (4分) (3)历史意义: (2分) 局限性:
(6分)
32、(1)变化: (2分) 原因: (4分) (2)方法: (4分) (3)有利条件:
(6分) 芒市第一中学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