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05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4-1 10:47:3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

1.“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A.商周的宗法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汉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2.“(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②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

③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 ④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电影《通天帝国》讲述了武则天时期修建通天浮屠塔背后的故事。在当时,唐朝中央机构中关于修建浮屠塔的运作程序应该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8.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曾在工业革命时期被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借鉴,这主要是基于它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通过考试选拔高素质官员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9.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10.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13.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4.《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15.“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这位明朝学者的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

16.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 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17.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

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

18.英国首相巴麦尊曾在密信中写道:“我以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得最适意的满足。”这里“最适意的满足”主要是指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9.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1.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

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

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C.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3.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

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

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4.清梁廷楠在《夷氛闻记》中写道:“(夷兵方舍命突围)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此处说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抗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5.行省制度是我国自元朝开始的重要地方制度,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下列地区最晚设置行省的是

A.岭北 B.云南 C.新疆 D.甘肃

26.《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从《松花江上》到《卢沟桥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是

A.从东北沦陷到华北、华南沦陷??? B.国共从内战到走向联合抗战

C.从东北沦陷到中国人民奋起抗战? D.国民党从不抵抗到奋起抗战

27.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2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9.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30.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其基本思想是实行持久抗战,指出了抗战建国大业之完成,没有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是不可能的。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伟力存在于兵民之中。这两种思想

A.都肯定人民群众伟大作用 B.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C.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D.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

3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这突出体现了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32.下图是西方人描绘太平天国领袖及其随扈最为清晰完整的图画,描述了天王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从图中可看出在外国人眼里



A.天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天平天国实现了建立“人间天国”的理想

C.天平天国是另一形式封建等级政权

D.太平天国可以与清王朝平起平坐

33.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 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34.某人游南京有感,题诗曰:“何处幽灵诸夏行,西方邪教祸苍生。太平只在宣传里,专制独裁胜满清。”请问最能体现“太平只在宣传里”的文件和诗中所反映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别是

A.《天朝田亩制度》;缺乏群众基础

B.《资政新篇》;中外联合镇压

C.《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D.《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35.某教授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同盟人物战黄花,英雄仗剑起中华。厌穿缁衣住草庐,爱闻枪弹敲盔甲。铁窗十道冷庭院,刑场一笑暖千家。”请问该诗歌歌颂的是哪个时期的英雄志士

A.辛亥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门口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37.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民主平等的观念 B.人际和谐的观念

C.自由博爱的观念 D.互助互济的观念

38.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 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

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 D.党内合作,共同反帝

3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40.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辛亥革命三十周年时,曾感慨到,“很多青年低估了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使当时人们真正摆脱封建专制,实现了共和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C.辛亥革命有利有弊,对它的评价应该是两方面的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并指出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摘自《资政新篇》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历史背景判断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8分)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B A C B 6-10 B D B B C 11-15 D A B D B 16-20 D C A D A

21-25 B B C B C 26-30 C C C A A 31-35 B C C C A 36-40 A A B A C

41.(1)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3分)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分)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2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2分);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2分)

42.不正确。(2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2分)。《资政新篇》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2分) 与《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2分) 。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十五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历史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