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稳派教学联盟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36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6-24 7:51:0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2.《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记载的是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4.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6.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阶层的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订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C.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D.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7.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对上述法治观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8.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9.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10.比较右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1.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12.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13. 右图是一幅讽刺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画上的说明文字是:“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B.民主立宪制度不健全 C.宰相与议会矛盾突出?????????????????D.保留较多的军国主义残余

14.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 《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

15.有学者认为:“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英国“首先打垮了”清朝“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商品输出 B.鸦片走私 C.军事进攻 D.迫签条约

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7.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进行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18.“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19.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20.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特别是1937年以来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21.《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1.“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2.“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A.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 B.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

C.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 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2.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3.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24.“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25.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

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

B.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C.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28.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29.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30.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示一显示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②图示二中“一超多强”的“一超”指美国 ③图示二显示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政治格局由图示一向图示二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图示一 图示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下表是1894~1993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单位:1950年前为百万海关两,1950年后为百万美元)。对下面表格中透露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有

年份

1894

1899

1917

1928

1933

1938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额度

25

44

156

334

413

238

238

-

-

-

4813

27660







①1917~1928年中美贸易额变化受一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②1933~1938年中美贸易额变化原因之一是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影响着1980~1993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④1955~1970年中美之间的贸易完全中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 A.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主观题(共3小题,52分)

33.(25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二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三 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1990年 45 52 59

1994年 46 53 54

1998年 47 55 49

2002年 48 60 55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感情“温度”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美国人“中国观”的主要因素,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7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一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3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to?Moscow(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漫画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D

B

C

B

B

C

C

C

C

A

B

B

B

D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

C

B

D

B

D

D

C

A

B

C

B

B

A

D

C



33.答案:(1)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2分)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面临共同的敌人;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4分)

(2)中国观: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2分)。历史背景:美苏冷战;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6分)

(3)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好感程度较低,一直处于“微冷”状态;而且和日本与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相比,对中国的“温度”升温不快,但一直保持上升状态。(4分)

(4)主要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3分)

展望:观点1:中美关系的前景是美好的,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

观点2:中美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如美国希望谋求世界霸权,而中国反对任何国家称霸,现阶段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但不同的目标最终会使双方分道扬镳。(答出任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34.41,评分建议:指出不当之处4分,分析说明8分,细则如下:

第一等:6—8分,观点合理,理由充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第二等:4—6分,观点基本合理,史实基本准确;

第三等:1—4分,观点基本准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准确。

第四等:0分,观点不准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示例一:.

1.不合理之处: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并非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4分)

2.分析说明:日本自30年代以,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发动“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诏书”所言绝非历史事实(答出一方面即可给4分)。日本天皇在为战争侵略行为辩解,在推卸侵略战争的责任(4分)

示例二:.

1.不合理之处: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4分)

2.分析说明:1945年,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失败,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强大压力下,美苏对日作战和中国人民的反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丧失了继续顽抗的可能,接受了“无条件投降”,并非是“终战”。(4分)日本天皇在为无条件投降找借口,推卸战争责任,是对日本国民的欺骗。(4分)

(若考生回答其他不合理之处,如从“诏书”的语气角度分析,答出没有体现对战争的悔意等同样可以。)

35.(1)背景:二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发生了冲突,由盟友变成对手;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2分)

行动:”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约军事集团。局部冲突:朝鲜战争、柏林危机等。(5分)

(2)美苏两极格局结束。(2分)

(3)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2分)

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和协商为主。(4分)

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则以战争方式解决一些地区矛盾。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正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周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