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高一下学期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42.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A.“交子” B.《清明上河图》 C.司母戊鼎 D. 青花瓷 43.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4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中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45.右图所示为甲骨文“田”字的不同写法,它们反映的我国古代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46.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7.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48.右图反映的是汉代农民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雇佣关系盛行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9.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 “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50.右图所示的农用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唐代 D. 宋代 51.关于中国古代的纸币“交子”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子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 B.其出现完全取代了其它的货币 C.交子最初由北宋政府发行的 D.其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述了某个朝代的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这座都市是 A. 唐朝长安 B. 宋朝汴梁 C. 元朝大都 D. 清朝北京 53.“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发明缂丝技术 B.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C.开始养蚕缫丝 D.改变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54.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55.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 (见右图),无此证明不得出海。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中外商贸经济安全?? B. 严格限制私人对外的贸易往来 C.?加强外航海船监督管理 D. 打击海上走私和反清复明活动 56.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57.下列两图反映的的工具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的多样性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进步 58.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59.为山东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 纪念邮戳。“牛郎织女”是我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这一传说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因素有 ①男耕女织 ②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0.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6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清代全史》 依据材料,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内在联系予以说明。(10分) (所指出的历史信息明确清楚;内在联系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高一下学期月考文综历史参考答案(2015.4.8) 41~45 BCCBA 46~50 BCBDC 51~55 DBBCB 56~60 DBDDD 64.(10分)答案示例: 历史信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提高,从事工商业者日益增多;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 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必然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6分)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农业、手工业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角度分析,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