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87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4 13:19:1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4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历史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2.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与二者表述相关的选项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小农经济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家庭手工业产生

3.“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造纸业

4.西汉时期,朝廷颁令:“欲益买宅,不比(紧靠)其宅,勿许。”西汉的这种限购令,其目的可能是

A.抑制过高房价 B.加强社会控制 C.保护小农经济 D.实现大一统

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6.日本历史学家滨下武志主张把“(明清时期)亚洲历史(看作)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内部的纳贡关系和纳贡——贸易关系为特征的统一体系的历史……人们完全有理由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滨下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说明

A.明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受到地方政府抵制 B.朝贡贸易本身就是平等的商业交易

C.东西方商人利用朝贡贸易从事商业活动 D.明清政府实际上支持对外商业贸易

7.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工部尚书刘麟等应诏陈言:“各府、州、县工匠,近多冒替影射,随解随逃,徒以累民,而公家不得实用。”为此,建议“纳价以助大工(工程),每匠一名,照旧例每季纳银一两八钱。”该建议的实行

A.标志着官营手工业的解体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8. “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9.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

10.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1.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1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A.推动新式生产部门出现 B.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C.有利于推动农业近代化 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

13.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以下人物活动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陈启源   D.梁启超

14.《香港华字日报》(1917年11月22日)刊载:“遂令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而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为得寸得尺之株求;迨既得商人之实利,则出其虚荣以酬之,初亦未尝不两利。”对上述材料最完整的理解是??? ? A.民族资产阶级过分依赖封建势力 ???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敌视

C.封建势力残酷盘剥民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利用

15.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16.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17.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18.据统计:1957年,中国有9949万人生活在城镇,占总人口的15.4%,但在短短三年内,全国城镇人口就达13073万人,占总人口的19.8%。这主要源于 A.政府拒绝马寅初的计生建议??? ? B.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C.领导人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新型社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1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分票 人民公社宣传画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20.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年份

流动农民工总数



1985-1990年

2118万



1990-2000年

12900万



2002年

10469万



2003年

11390万



2004年

11823万



2006年

13181万



2008年

14041万



21.下表是《改革开放30年流动农民工统计表》,表中数字所反映的这一现象

A.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B.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农村人多地少

C.完全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使然

D.受农村自然灾害影响

2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D.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23. 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新经济”的影响

B.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D.过去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

24.“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源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25.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该现象

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B.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

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 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

26.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27.20世纪30年代,海口老街上已有商店572家,海口人及各地商旅住宿上泰昌隆,吃饭喝茶上王昌行,看电影到五层楼,看病抓药去天元药店,买土产到梁安记,而爱美的女士们爱逛裕大公司等老字号。材料表现的中心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

C.新经济模式的出现? D.崇洋媚外现象的出现

28.“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 B. 航海事业 C. 电报电讯 D. 航空事业

29.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临时约法》规定人们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

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30.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A.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C.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31.《资本论》载:“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这表明

A.早期资产阶级与封建政权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

B.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化是资本发展的必要条件

C.国家中央权力强化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D.早期资本主义实质上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32.17世纪时,荷兰所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此做法最主要是考虑到 A.商业因素???????? B.文化因素??? ?C.战争因素???????????? D.外交因素

33.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获胜主要得益于

A.商业资本的代表???? B.政治制度的先进

C.工业资本的先锋????? D.民主与法制的成熟

34.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

35.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36.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主要依据的是

A.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 蒸汽机的使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37.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写道:“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主要是因为英国

A.地理位置优越,海外贸易发达

B.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D.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工厂”

38.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39.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民族的生活差异凸显?????

B. 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 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D. 19世纪末形成了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

40.历史学家哈需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基础。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D.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41题18分,第42题22分,共40分。

41.(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10%左右。

材料二?? 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材料三? 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l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15816万余元,1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

——《中国金融年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及原因。(6分)

42.(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0分)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4分)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4分)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A

C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D

B

D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D

A

A

C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C

C

D

B

D

A

B

D





二、非选择题。

41.(18分)(1)状况:①商品货币经济发展;②下层百姓生活贫困。(4分)

(2)特点:①增设入股方式;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③严密的管理制度。(4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①善于调动员工积极性;②勇于创新;③科学管理。(4分,任答两点即可)

(3)现象:民国初年,近代银行业迅速发展。(2分)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②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③“一战”提供了发展机遇;??? ④西方近代银行业知识的传播。(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2. (22分)(1)“迹象”: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出现了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或活跃的儒家思想)。(4分,合理表述可酌情给分)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逐渐僵化;对外关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因素: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清朝专制统治更加腐朽,阶级矛盾尖锐。(4分,若答洋务运动等自救运动失败给2分)

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

作者认为前者符合世界大势,后者愚昧落后,违背时代潮流。(2分)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分)

表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肯定市场经济的作用(2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凤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安徽省宣郞广三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