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文件大小 47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6 6:20:3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三校联考高一期中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专题一至专题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业的出现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

右图中扶犁的应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隋炀帝D.唐太宗

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

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4. 假设你是唐代的商人,打算到唐都长安做生意,你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在专门的“市”里卖器 B.在夜市里做买卖

C.在其居住区开设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管理

5.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6.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

于 (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7.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

为“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徽商的谦虚 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

8.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9.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0. 苏东坡的诗“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诗中“木棉裘”是棉布做成的衣服,

这种衣服在大江南北盛行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

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 )

①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1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

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

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4.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 )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大生产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15.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6.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有九。”因此,“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手工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量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通商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倾销其商品

1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 )

A.19世纪末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建立初期

19.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 )

A.官僚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B. 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

D.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1.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2.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

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23.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

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

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 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现中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2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增强企业活力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①中共十二大召开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邓

小平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大召开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②产品的分配形式

③生产组织形式 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7.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出现,最早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中华民国成立

28.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主要因为( )

A.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B.清政府对外开放的地域集中在东部

C.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 D.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严重不平衡

29.近代中国民众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相互联系,最早可以出现在 ( )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30.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

述材料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第Ⅱ卷

本卷三个小题,共40分。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

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

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

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

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

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

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

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

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5分)

(2)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4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

材料二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

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9世纪末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业严峻形势下,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

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料四 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

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

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相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你如何

看待这一政策?(8分)

(2)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四,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起了什么

作用?(4分)

  

33.“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

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

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

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

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

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

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2分)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

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

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

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

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经济发展观,并

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

“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

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

的世情。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

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

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

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4)联系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 “英国商

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2分)同时分析指出“宁波帮”企

业在近代发展中的阻碍因素。(1分)

联考答案

1-5 BDDCA 6-10 DCACD 11-15 BBAAD

16-20 CBCCD 21-25- DADBC 26-30 CDCDC

31、(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

限制。(5)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 (3)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2)

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2)

(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2)

32、(1)重农抑商政策。(2分)

积极(前期):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

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分)

经济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2分) 

消极(后期):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发展(2)

(2)变化:由重农抑商到鼓励工商业的发展。(2分)

材料三的政策促进了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分)

    材料四的政策促进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黄金时期)的出现。(1分)

33、(1)晋商和徽商: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1分)

宁 波 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1分)

(2)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分)

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3)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

工商思想的影响;宁波帮敢为天下先,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地方崇商敬贾

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辛亥革命

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答出其中三点

即可,6分)

(4)特点:浙江商人诚信;善于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2分)。阻碍因素: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1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周练历史试题
·河北枣强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三校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