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程溪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 A.秦朝 B. 六朝 C. 唐朝 D.宋朝 3.唐朝人张籍在《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的叙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5.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井渠的出现 6.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7.“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某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9.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诗文中所述政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意图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B.它禁止与任何人对外贸易活动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其经济根源 D.它阻碍了晚清中国的经济蜕变 10.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有 ①是否为满足市场的需要,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 ②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 ③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④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的出卖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中国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年代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1856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万英镑) 96.9 230.51 79.1 144.6 157.4 250.4 100.1 221.6 A.鸦片输入的减少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12.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3.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土 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 是因为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4.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15.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16.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7. 黄遵宪(1848—1905)在《今别离》里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这反映出他生活的时代 A.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8.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19.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盎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21.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22.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末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 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 23. 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是 A.大连 B.秦皇岛 C.沈阳 D.烟台 24.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5.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按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26.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下平南巡谈话 D. 邓小平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27. 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种类繁多、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 28. 下图是中国古老民居四合院,它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北方四合院表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②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普通居民的住房都是以四合独院为主 ③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也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29.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30.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④救国不必依靠女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第Ⅰ卷(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B B B A D C B C C A C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B B B B B A C D C C B C C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项目 占全国经济的百分比 工业 63% 商业 批发 67% 零售 83% 材料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值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业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有制经济 工业总值 61.7% 34.8% 3.44% 商业零售额 72.4% 18.6% 9% 材料四、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请回答:(20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私有制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变化: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到显著下降。 说明: 说明经过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公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完成了所有制的变革。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状况?(4分)对比材料一和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8分) 状况: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私营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得到发展,私营经济发展迅速。 3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材料: 材料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指日本倭寇)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请回答:(20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5分) 特点: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1分(范围广(或交易国家多);2分 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5分) 背景:残余的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统治者(朱元璋)轻视海外诸国;自然经济条件下缺乏经济交流的需求;(答对3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较早发生社会生活转型的原因。(5分) 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5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员、传教士、商人来此;是近代工业最早诞生地和集中地;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逐渐传入。(5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