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四学期期中试题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 ) 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请将答案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21—36) 1、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的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的贵族 3、商鞅变法中提到“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4、下列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5、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6、“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还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 7、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阿里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改革措施不全面 D.阿里缺少改革勇气 8、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9、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0、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1、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2、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管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和政治制度 13、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发展了资本主义 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 14、托马斯·阿奎那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的实质是: A.完善神学理论 B.讨好教会和君主 C.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D.宣传君权高于教会的权力 15、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与实验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16、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确立,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了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17、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5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太和) 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 ……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各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⑴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9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受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受田在当时的作用。(8分) ⑶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6分) ⑷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9分)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四学期期中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A A B B B C B D A C B B 17、⑴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有选择的学习。(9分,每点3分) ⑵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6分,每点3分) ⑶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5分任答两点) 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18、⑴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统一度量衡、货币等。(9分,每点3分) ⑵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任意两点即可)。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8分,标准、作用各4分,每点2分) ⑶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6分,每点3分) ⑷发展经济。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旧的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负担。(9分,主题3分,侧重点各2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