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江山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322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6-11 16:54:2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钱氏家训·家庭》载:“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出古代家族

A.具有广结善缘的行举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

2.《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注: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这说明西周初年

A.分封邦国众多 B.天子与封臣关系平等

C.靠盟约维系宗法关系 D.尚未形成高度集权

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芣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4.《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

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

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其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

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8.《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9.从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10.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11.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 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 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 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 奴隶的地位有所改善

C. 这一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实质 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12.《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显示出罗马法具有的特点是

A.法官判案的主观色彩浓厚 B.法律的制定受行政因素影响很大

C.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3.下列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反映了罗马法的

A.一事不再理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B.罪行不能继承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

D.罪行不能继承原则和一事不再理原则

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 15.某学者认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对右图蕴含的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华北地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 八路军深人敌后开展游击战

C.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D. 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17.近代《良友》:画报第62期刊登一幅大大的地毯,说明性文字写道:蒋主席公邸地毯图案,色彩庄严而华丽,象征全面统一,表现国体尊荣,然而际此10月国庆节期,内忧外患频仍,东北一角,崩缺糜烂,即使毯毁损,已堪惋惜,况国土失陷,可哀孰堪!这期画报出版的时间应该是

A.1915年 B.1927年 C.1931年 D.1949年

18.(右图为漫画《无人理睬》。它所提示的本质问题是

A. 日本是一个岛国,势力并不弱小

B. 曰本不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C. 日本与亚洲邻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D. 日本歪曲侵略历史,违背联合国宪章

19.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这里的“纽约”借指

A.重庆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20.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所示军事行动相吻合的是

A.“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D.“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1.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22.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

A.阶级分析理论应用的结果 B.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结果

C.工农武装割据开展的结果 D.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23、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

C.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 D.长期的专制传统和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

24.(山东高密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5题)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我国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人员的途径 B.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25.下表为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这说明( )



A.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 D.是多党制政府

26.(江苏单科12)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7.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①立法权,决定权 ②立法权,司法权③管理权,任免权④任免权,监督权(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8.(2012年12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阶段考11题)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9.(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二模)右图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了“九二共识” B.推动了“一国两制”

C.消除了两岸隔阂 D.彰显了民族亲情

30.(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一模)2008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台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晤期间,观赏了101大楼楼梯入口处的一副对联:“江山有情,丙火恒丰乾坤会。陈谷无偶,云水复泰儒林谈。”这副对联表明

A.民间往来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B.民族主义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C.传统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纽带 D.“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会谈的前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24分,32题16分)

31.(24分)政治制度的严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统一后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西周与秦的制度泾渭分明。(8分)

材料二: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在统一的前提下,侧重于中央集权)、联邦(在统一的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之辩由今肇始,理或有同,势则相异。

昔人论封建以君主一姓为本位,吾人今日论分权以国家政治为本位。前者君为主,后者民为主。……今人主张分权,则为制枭雄之催倾共和。 ——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的含义。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0分)

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2分)

32..(1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

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三年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并得以大幅度降低台海紧张,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三年多来,我们与大陆签署15项协议,每一项协议都做到了“对等、尊严、互惠”、“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台湾地区总统、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00年国庆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4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

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6分)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历史学科5月份阶段性测试答题卷(2013.5)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西周与秦的制度泾渭分明。(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的含义。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2分)

32.(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6分)

实验中学2013年高二5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答案C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C

B

D

A

C

C

D

A

D

B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D

C

A

A

D

D

C

C

D

D

C



(1)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西周的贵族政治。(8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政治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社会生活方面:移风易俗,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变化。(8分)

(3)变化:有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方式变为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城市优势明显转向城乡平等。(答到2点得4分;)民主进程曲折发展(2分)

32.(1)影响:开创了近代民族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的继续探索创造了条件。(3分,每点1分)

失败原因: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限制(1分)。

(2)功绩:国民党——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分)

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分)

共同努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1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分)(或实现两次国共合作。2分)

(3)角度:材料二从祖国统一的角度,材料三从两岸和平的角度。(2分)

原因: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或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分) 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统一)。(2分)

相关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三县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树德协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海市七校2012-2013学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铁岭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大连24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