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表的相应空格中。) 1.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A、废除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组建陪审法庭 2.《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4. 某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5.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6.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8.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9.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 10.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 A、英国宗教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战争 11.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12.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13.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②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③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4.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15.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6.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17.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18.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9.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20.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③重视发展教育 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2.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23.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①裁汰冗员 ②废除八股取士 ③设立农工商总局 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25.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 B、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 C、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 18分,27题15分,28题 17分,共50分,学生可依据材料答题,但须提炼整合,不得摘抄原文。)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9分) (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6分)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为什么?(3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7分) 28.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请回答;(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6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4分)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 (4)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景德镇市 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③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任答两点得4分) (3)改革措施: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②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3分) (4)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者“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2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2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