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云南省昆明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428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7-10 18:49:5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昆明三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赵玉慧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6.《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7.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下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

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

8.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9.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10.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1.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1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3.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4.《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

16.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创办太学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

17.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8.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9.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0.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

22.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23.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5.右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26.独立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凯未尔被土耳其人尊称为“国父”,受到广泛拥戴。对此,凯末尔说:“是历史将我推上了独立运动的浪头,你们才是土耳其民族的真正英雄。”凯来尔的话体现的唯物主义思想是

①时势造英雄 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③历史属于真正的英雄 ④个人的作用是主要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2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发展

B.工人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壮大

C.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

D.人类创造了丰富的优秀文化成果

29.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0.中国科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A.通过实践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B.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震的发生

D.客观上增加了祖国的地下宝藏

31.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当毛泽东于1936年写下这首《沁园春·雪》的时候

A.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

D.八路军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32.邓小平所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是

A.都是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B.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C.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道路 D.都是为了追求中国的独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6分,共52分。

33.(18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

3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3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6分)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4分)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4分)

参考答案

1.D 2. C 3.B 4.A 5.C 6.A 7.B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B 15.D 16.C 17. A 18.A 19.C

20. D 21.D 22.A 23.C 24. C 25.A 26.A 27.A 28.A

29.A 30.A 31. C 32. C

33.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分)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分)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2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分)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6分)

34.(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承袭秦制。(2分)

(2)分封诸侯王国。(2分)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2分)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分)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5分)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35.(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2分)

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2分)

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分)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4分)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2分)

(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2分)

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2分)

相关资源: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信丰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