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客观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曲沃乃“天府雄风、三晋重地”。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古晋国之都。下列诸侯国与晋国同时期受封的有: A.鲁 齐 B.楚 韩 C.秦 燕 D.赵 卫 2、每年曲沃县义城黄帝庙都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来纪念华夏人文始祖--------黄帝。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3、《诗经?唐风》是西周、春秋间流行于曲沃一带的民间诗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B. 《诗经》主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C. 《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战国中叶的诗歌 D. 《诗经》经过孔子删订,是儒家经典 4、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古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折向北经青玉峡,东流白石山,悬而为沃泉(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取其曲,取其沃,得名曲沃。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曲沃县,县名自此历代无更改。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5、自宋至清, 曲沃有进士百余人,被誉为三晋文化之乡。封建时代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明初大理学家曹端,祖籍曲沃闫村。他亲笔写下的著名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即“公生明,廉生威”),对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仍然有宝贵的教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党非常注重反腐倡廉工作。被称为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的是: A.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化案 B.刘少奇叛党案 C.彭德怀右倾案 D、文化大革命 7、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名学者顾炎武,晚年曾寓居曲沃东韩,授业绛山书院, 并在此完成巨著《日知录》,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古名句。顾炎武说:“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9、“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 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B.尊重各国风俗 C.为荣誉而战 D.遵守法律制度 1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 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 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 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1、曲沃中学标识,以象征着文化博大深沉、气质高贵典雅的中国红、中国黄为基调,以曲沃“晋侯墓地”出土之编钟和玉蝉为造型创意,在镶嵌着中英文“曲沃中学”的黄色圆边内,中间的红色仿佛编钟,辅以上面的两点却又宛似玉蝉;独特的构思将二者合而为一,而分割红色的留白之处,则形成了一个舒展双臂、敞开心怀、昂首问天的抽象化了的青少年图案。以下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编钟是古代庙堂音乐的乐器,是中华礼乐文明的象征。 B. 蝉在中国文化的认知中,是高洁清介、恬淡自重、乐于奉献的君子的象征。 C. 体现曲沃中学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根植于晋国故都厚重的思想底蕴。 D. 表现了曲沃中学建校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12、曲沃中学的办学理念是:“要让师生天天有进步,相信师生人人能成功。”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欧洲启蒙运动中,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13、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B.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公民大会向全体居民开放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 1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15、1943年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美苏“冷战”兴起 D.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16、《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从《松花江上》到《卢沟桥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A.从东北沦陷到华北、华南沦陷 ??? B.国共从内战到走向联合抗战 C.从东北沦陷到中国人民奋起抗战 D.国民党从不抵抗到奋起抗战 17、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 这副对联说明了 A. 人民公社社员祝愿新的一年丰衣足食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18、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9、公元2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罗马万民法 B.埃及习惯法 C.雅典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 2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D.经济建设 初级阶段 计划经济 科学发展 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意在强调( )[来源:学科网] A.美国需要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 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23、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 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 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城邦全体居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①②③ B.②③ C.② D.③④ 24、有学者认为,“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下列能典型反映信息社会到来的是 A.信息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B.网络技术的出现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证券行业的成熟 25、“文革时期,虽然政治运动冲击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还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美建交 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主观题(共3题,21题16分,22题20分,23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君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 材料二 (黄宗羲)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 材料三 (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过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群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 材料四 亡考(王夫之)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 ——王敔(注:王夫之之子)《大行府君行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6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述,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风有哪些共同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6分) 27、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冶,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6 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6分) [来源:Zxxk.Com]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8 分) 28、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差出口有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6分) [来源:学科网ZXXK]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8分) [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