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命题人:胡其艳 审题人:谢育武 一、选择题(共52分,每小题2分) 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他是( )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4.“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6.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8.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0.“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1.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12.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3、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14.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15.“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16.《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17.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18.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19.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说“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二者的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3、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2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转变。即 ①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③从社会主义建设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其中,在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导下完成(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5、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26.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二、材料分析题(共48分) 27、(15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分) 2. 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2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 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4.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2分) 5..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3分)
28.(19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 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6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4分) 29.(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3分)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6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综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运动。(5分) 28.(1)三个阶段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分。每点1 分) 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 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每点1 分) ( 2 )原因: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2 分) 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 分) 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2分) ( 3)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 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