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文件大小 595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7 13:15:0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历史(文)

命题·校对:岳占斌

第I卷(客观题 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和谐是民众的希望。下列观点包含我国古代“和谐”理念的有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非攻”③“仁政”“民贵君轻”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宗法制度的形成

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中国文化如同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创立 B.“罢黜百家”局面形成

C.程朱理学确立 D.陆王“心学”的出现

4.有学者认为:王守仁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都

A.重视个人的主观作用 B.反对神权对人性的桎梏

C.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5.民国著名记者曹聚仁(1900—1972)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曹聚仁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发展,印刷业获利丰厚 B.辛亥革命促进科技进步

C.技术革新推动大众传媒发展 D.社会变革带动文化改革

6.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说:“君子之於学,百工之於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下列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李白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B.颜真卿的楷书方严正大、朴拙雄浑,代表作《多宝塔碑》

C.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被后世尊称为“画圣”

7.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论语》 B.《离骚》 C.《子虚赋》 D.《赤壁赋》

8.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 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9.“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最应该出自于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10.皮科·米兰多拉(1463—1494年)说:“人类,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类具有强烈的知觉,敏锐的理性,智慧的光辉,……人并不比天使低等一点点。”被誉为“□□□□的宣言”。文中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1.“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的

A.Socrates B.Shakespeare C.Montesquieu D.Kant

12.“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创新的世纪”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②都重视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生活的幸福 ④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老古玩店》 B.《悲惨世界》 C.《人间喜剧》 D.《复活》

14.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15.“这里有贵族的沙龙,战场的格杀,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逃,地主的庄园生活……构成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了作家的广博,使得作品气象万千”。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A.狄更斯的《双城记》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D.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16.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廿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谓不公乎!”材料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D.向往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8.“夫欲制胜于人,必尽知其成法,而后能变通,而后能克敌。……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该观点

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B.表达了维新派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

C.代表了顽固派的普遍愿望 D.成为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他们主张男女平等、“兴女学”,呼吁妇女应受教育,因为幼儿教育依赖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坏决定国家强弱。这些知识分子的代表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郑观应 D.谭嗣同

20.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是

A.伦琴 B.普朗克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21.“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思想出现 B.“中体西用”观点产生

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D.民主和科学思想兴起

22.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曾经说过:“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主要原则是

A.学识优先 B.重视道德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

23.美国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照搬了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

C.完全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24.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 B.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5.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文学理论思想活跃,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等文化成果丰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百花齐放方针的作用

C.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D.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第Ⅱ卷(主观题 共50分)

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26题28分,第27题22分,共50分。

26.(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等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孙文《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材料一中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6分)

( 2)说明材料二中“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8分)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高二历史(文科)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C

A

C

B

C

A

B

A

D

C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D

C

C

A

D

D

B













26.(28分)

(1)共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分)

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最大祸害,兴民权危及清朝统治才是最大灾祸。(4分)

梁启超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只有变法,改革清朝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4分)

(2)材料三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民国。(2分)材料四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民主共和。(2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分)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2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东省薛城区舜耕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天津市五区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合阳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南郑县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