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 二 年 历史 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右侧为诸侯)。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 A.图中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2.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3.“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这是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 ) 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②尊崇祖先 ③维系亲情 ④嫡长子继承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5.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6.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 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7.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8.慎到(约公元前395~约前315)在《慎子》中说:“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 该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诸子百家哪一派的观点?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9、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 )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兼相爱,兼相利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10.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11.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2.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1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4.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这一论述主要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抨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指出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 D.关注东西方文化差异 15. 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其中“革命化”的是( ) A.将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6.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17.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18.公元前431年,伯里克利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应(? ?) A.解决雅典人的贫困问题 B.向任何公民开放而不应有财产上的限制 C.不应享有任何特权 D.应以能否报效祖国为前提条件 1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20.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指出: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其中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即古希腊城市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设计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作者认为古希腊城市设计( ) A.缺乏自主创新的设计理念 B.体现了朴素的理性思想 C.便利了公民商业贸易活动 D.受到了民主政治的影响 2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22.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人,受教皇之托接手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修筑。他创造的教堂前广场柱廊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该处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 A.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伟大的艺术工作者 B.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C.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卓越的建筑大师 D.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教皇的忠实仆从 23.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24. “一些革命前的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被戏称为“小富农”的那些人也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和个别贫农也发展为富农,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由此逐渐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80年代的的世界第88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体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西方国家封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4分)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四?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有何差距?(3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 材料五 “更平心以论之,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欲恃之以摧抑兼并,其效盖至为微末。······虽然,此立夫今日以言之耳,若在当时······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安石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评价青苗法的。(4分) 2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 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4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6分) 材料三?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28.(16分) 移风易俗往往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4分)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谊舞、盖洋楼,欧化风靡一时。 ——李纯武、严志良《简明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作了怎样的改革?明治政府提倡“欧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五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缠足之大恶······将不惟亡其国,又以亡其种类。” ——谭嗣同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 ——《奏定学堂章程》 (3)根据材料五,简述维新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主张,并作简要评述。(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2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作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二 年 历史 科答题卷 考试日期:4月30日 完卷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 2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4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有何差距?(3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是如何评价青苗法的。(4分) 27.(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 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6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28.(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作了怎样的改革?明治政府提倡“欧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五,简述维新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主张,并作简要评述。(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2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 二 年 历史 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B C C D C D D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C B B D D B B B A 26.答案:(1)弊端: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 改革措施:废除原来死记硬背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4分) (2)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造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3分) 根本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2分) (3)差距:青苗法的设计目标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3分) 共性: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或都声称要救困济贫)。(2分) (4)评价:梁启超对王安石的变法持肯定态度。(1分)梁启超认为青苗法在抑制兼并、保障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的成效不大。但从当时的情况看,王安石能抓住北宋“积贫”的根源,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2分)梁启超肯定王安石是在为其维新变法服务。(1分) 27.(1)相同:①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内忧外患); ②方式:都是封建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目的:摆脱危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④内容:都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⑤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4分,答出二点即可) (2)差异:洋务运动改革仅局限于工业、军队等“器物”层面;而俄国的改革则深入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层面(上层建筑层面)。(2分) 原因:思想: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俄国地处欧洲,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基础。(2分) 经济:改革前,俄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则产生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2分) (3)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 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的主张,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6分,答出三点即可,只回答洋务运动或只回答戊戌变法只得1分,没有史实不得分。) 28.(1)措施: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土族通婚。 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4分) (2)措施: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 目的:改造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促进日本的“文明开化”。(4分) (3)措施:兴女学、戒缠足、办学堂。(3分)评述: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3分) (4)社会风俗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变化;社会风俗的变革往往是为配合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2分) 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预估难度 知识点 能力考查层次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