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50分) 1、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3、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4.“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该材料反映的作者观点是 A.开展思想启蒙至关重要 B.实行维新变法迫在眉睫 C.甲午战败促进民族觉醒 D.推翻满清统治条件成熟 5、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体系体现现了民主共和革命的意识形态 6.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9.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表 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但年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1950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表明 A.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真正形成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 C.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 11.《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说,我是不赞成的。”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 A.少数人民主 B.非自由民主 C.非精英民主 D.奴隶制民主 12.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 A.韩非子:“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B.墨子:“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C.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D.黄宗羲:“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13.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 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14.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15.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 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6.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 A.智者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17.《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18.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为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强调历史研究应 A.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9.1791年9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但却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不符合财产规定的消极公民都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 A.法国等级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B.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法国客观上存在着公民财产多寡的区别 D.制宪议会由资产阶级主导 20.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21.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22.某同学在梳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3.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正式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 A.稳定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 B.援助西欧复兴经济 C.赢得西欧民众对美国的好感 D.奠定建立北约组织的基础 24.某同学对下表的解读、分析,正确的有 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1950年 1953年 1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国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苏联 15.5 25.5 26.7~43.6 49.9 72.0 日本 0.3 0.3~0.4 0.4 1.3 中国 2.5 2.5 0.3~7.9 9.3 23.7 ①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中苏关系恶化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近年,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关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27. (16分)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中,有各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借鉴了雅典的哪些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2分) (2)有人根据唐代的中央官制断言中国古代已出现了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这 一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3)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的含义。(2分)结合史实阐释华盛顿如何“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3分) 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德国《新德意报》一篇文章这样说……盲目照搬别国模式,搞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不但实现不了发展民主的愿望,反而会给人民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甚至灾难。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殊的民主”的突出特点 (2分)。结合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探索,论证“盲目照搬别国模式不能实现民主的愿望”的观点。(4分) 28.(12分)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 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4分)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4分) 29.(10分)我国的知识分子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一三 材料三 所谓夷情,就是关于外国的情况。鸦片战争前夕,有部分经世思想家留心边事,关注夷情。……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的精神。(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释作者对“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解。梁启超又是如何概括材料二中的思想?(4分) (3)以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和魏源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 白鹭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答案 1 C 2 B 3 D 4 C 5 C 6 C 7 B 8 D 9 B 10 B 11 C 12 C 13 D 14 C 15 A 16 C 17 A 18 C 19 D 20 B 21 C 22 B 23 A 24 A 25 D (共50分) 26.(12分) (1)原因: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秩序过于动荡;(4分)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2分)。 (2)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体现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的皇位复辟埋下伏笔(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回答3点即给6分)。 观点二,“大妥协”是一种策略。理由:加快了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了革命力量;维护了民族团结(6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回答3点即给6分。) 27.(16分)(1) 借鉴:主权在民;任期制;选举制;代表按比例分配等(任答2点2分)。 (2) 不正确(1分)。理由:唐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是为了加强皇权,古代皇权至上与近代法律至上的民主制有本质区别。(2分) (3) 含义:世界各国还在普遍实行君主制时,美国却开创了民主共和制。(2分) 阐释:华盛顿倡导的立国精神与价值观念影响深远:倡导天赋人权,不贪恋权力,拒绝当国王,拒绝再次连任总统。(1分) 华盛顿构建的政治制度与原则影响深远:为美国奠定了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制和联邦制的制度框架。(2分) (4) 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2分) 论证: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其基本国情、与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合。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引入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都被历史证明行不通。(2分)史实:维新变法失败、辛亥革命破产(2分) 28.(12分)(1)十月革命,建立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1分) 苏联的措施: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分) 美国的措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贸总协定。(任意2点2分) (2)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突破了欧洲的范围,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意2点4分) (3)两种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 29. (10分)(1)宋朝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2分) (2) “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国家的沦亡。(2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3)林则徐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2分)魏源编成《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或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