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宿迁市三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 (选修) 2015年4月
(本卷全部为非选择题,共6题,满分1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四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 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6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4分) 2.【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4分) 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3分) 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2分) 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6分)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4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6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4分) 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2分)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 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2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2分)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10分) 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2分)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二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图空《铭秦坑》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灭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对“焚书”、“坑儒”的基本态度和依据。(9分)其中哪些材料的观点相同?(1分) 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2分)此观点是否全面?理由是什么?(4分)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4分) 高二历史(选修)4月检测参考答案 1.(1)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孝文帝迁都洛阳。(6分) (2)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2分)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 (3)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6分) (4)共同因素: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者敢于冲破阻力的坚强决心;有坚强的后盾;采取正确的策略。(任意两点即可,4分) 2.(1)态度:解放农奴,但不将土地无偿地给予农民。(4分) 原因:农奴起义严重威胁到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面临贵族的强大阻力;维护农奴主利益。(3分)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2分)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2分) 前提:赎买土地。(2分)不符合实际。(1分) 理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2分) (4)原因:农民没能真正获得土地与自由。(2分) (5)关键所在:改革者没有满足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要求。(2分) 3.(1)同:都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实性。(2分) 不同:康有为主张借用孔子权威实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文化。(4分) (2)体现: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4分) (3)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2分)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2分) 影响: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4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4. (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2分)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2分) 影响: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4分。只答“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1分。) 运动:明治维新。(2分) 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答具体内容也可)。(4分) 共同特点: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的方式。(2分) 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2分) (1)原因:闭关锁国政策。(2分) 目的: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2分) (2)基本情况: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民族工商业;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发展模式;政府扶植。(10分) (3)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2分) (4)积极影响: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分) 6.(1)态度和依据:材料一持支持态度,李贽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材料二持否定态度,司空图认为“坑儒”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材料三持否定态度,章碣认为“焚书坑儒”并没有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9分)材料二、材料三观点相同。(1分) (2)原因:坑儒。(2分)此观点片面。(2分) 理由:秦亡是由于秦朝多种暴政共同造成的,并非只是由于坑儒。(2分) (3)评价:该政策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其主要作用却是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4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