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这表明 (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渊源于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道教 D.佛教 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4.“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5.“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6.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7.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8.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 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0.“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2.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1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 ) A.汉初郡国并行制 B.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C.汉代实行察举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4.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1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的推行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宗法制的终结 16.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 )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17.“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 A.通判 B.中书门下 C.三司 D.枢密院 18.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9.“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 A.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2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1.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 ( ) A.制度治国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治国方式 B.皇帝有制约宰相的权力 C.中央集权制度十分腐败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2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C.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3.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D.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24.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25.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 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让‘人民’获得自由”和“地位上升”的措施。(2分)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4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 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4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6分) 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4分)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其提出的社会原因。(6分)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加尔文派的改革自始至终就一直和政治力量紧密结合。更确切地说,加尔文推行宗教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与日内瓦政府争夺权力的过程。最终他把日内瓦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但教权高于政权的城市神权共和国。 (2)与材料一相比,加尔文与马丁·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摘编(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4分)
(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6分)
3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6分)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2)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8.(1)观点:因信称义;平等思想;政教分离。(3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皇和教会的压迫;文艺复兴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出现。(3分) (2)不同:加尔文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从政教分离到建立政教合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影响:打击了天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分) 29.(1)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4分) (2)“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2分)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最的封建残余。(1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上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2分) 30.(1)告别旧日本: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4分,答出4点即可) 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2分) (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2分)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