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3M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8/5 10:47:0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考联考

高中二年 历史 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官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的实行 (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封建礼制

2.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会的功能:“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 (  )

A.旨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 B.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

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 ?????? D.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

3.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 ;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4.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  )

A.皇帝地位高且大权独揽 B.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5.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  )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重在督察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D.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6. 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C.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7. 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国家未统一稳定?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官员队伍的冗杂?????

8. 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材料表明此时军机处 (  )

A.加强了专制皇权??? B.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C.提高了办事效率??? D.权力超越预期设想

9.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对该信件解读准确的是 (  )

A.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

C.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D.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

10.某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护照的主要内容有:“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推断 (  )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12.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  )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13.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材料说明 (  ) A.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14.《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15.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年10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



A.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C.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17.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18.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 (  )



A.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 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

19.“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  )

A.国共矛盾的激化?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国共关系的缓和? D.民族危机的加剧??????

21.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B.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22.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战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 B.分别由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

C.都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D.都是华北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23.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  )

A.国民革命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24.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5.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

A.农村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C.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展开

D.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3个试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7分,28题(29题)15分,共50分。

26.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的“创新之处”。(3分)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元史·地理志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6分)

材料四: 明清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同样,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也达到了顶峰。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同时设督抚,各省的提刑按察司也有监察权,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谓严密。清朝,科道合一,地方依明制。同时,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合规》。至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4)据材料四,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4分)发展到顶峰的监察制度为何不能肃清官员贪腐?(2分)

27.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一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全球通史》

(2)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又保守的革命。(7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3)依据材料四,概括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4分)

★请考生在第28、29两道选修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公元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

——马金华主编《中国赋税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3分)

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6分)

材料二: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文、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产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吏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进有“海青天”之誉。

——摘编自《海瑞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清天”现象。(6分)

材料三: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

——1783年12月华盛顿辞职讲话

(3)据材料三华盛顿当时完成了怎样的“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历史意义。(3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考联考

高中二年 历史 科答题卷

考试日期:4 月29日 完卷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50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规范作答)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考联考

高中二年 历史 科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D

C

B

C

D

C

A

D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D

C

B

D

D

C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26题18分,27题17分,28题(29题)15分,共50分)

26.

(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2分);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1分)。

(2)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3分)

(3)影响:促进蒙古部落统治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转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扩大了有效统治的范围;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三点6分)

(4)表现:废谏院;中央监察独立(监察与行政分离);地方形成三重监察;形成完整的法规。(4分)

原因:为君主专制服务,属于人治。(2分)

27.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2分)

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分); 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2分)

(2) 激进体现: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的专制统治,推翻清朝帝制(1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1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改称谓,废跪拜礼仪。(1分)

保守体现: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1分);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1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政权没有解决的原有社会问题;(1分) 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没有解决土地问题。(1分) (3) 国共两党合作;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4分,每点1分)

28.

(1)情况: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3分)

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作用。(3分)

(2)特点:赋役合一,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计田课税;折银征收(赋役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征收(任答三点3分)

作用:税种简化,减轻了农民额外负担;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赋役征收的货币化,促进了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清代赋税改革奠定基础((任答三点3分))

(3)理论: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1分)

措施:创办官营企业;政府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2分)

29.

(1)措施:移民、筑城、设县。(3分)

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任答三点3分)

(2)特点: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重视吏治的清明,维护司法公正;重视公共工程和农业发展。(3分)

分析:“海青天”现象是儒家“仁政”“为政以德”等理念在治国方面的反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在封建时代,“海青天”现象只是个例,它改变不了整个封建时代吏治的黑暗与腐败; 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比单个“海青天”更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3分)

(3)使命: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1分)

意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分)

通达教学资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卷(3月) 历史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模拟(一)历史
·江苏省南京市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训练样题(3月) 历史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年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7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