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2M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12-2 8:37:3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莆田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 B.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

2.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五德之运”的学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___德”。上述材料中的空格处应为

A.水 B.木 C.金 D.土

3. 许多史书记载,在中国古代,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谓议”。这种说法

A.说明多数皇帝是比较开明的 B.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C.目的在于限制丞相的权力 D.反映皇权经常受到制约

4.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专制主义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

5.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 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7.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8. 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泽厚看来

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动失败根源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9. 洪秀全认为南京“地连三楚,势控两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钟阜有龙蟠之像,石城有虎踞之形”,在他的坚持下,太平天国最终在此建立了政权。由此可见,定都南京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于

A.使太平天国运动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彻底推翻清政府统一全中国

C.利用交通等优势发展经济振兴国家 D.占据有利地形与清政府对峙

10. 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一规定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使列强获得在长江口岸的通航权

C.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主权 D.便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11. 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场战争时说,“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这场战争的后果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1919年10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此语表明

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 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 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

13. 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在此指导思想下,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

14. 1954年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制定宪法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这就是我国人民已经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取得了彻底胜利的事实。”这表明该宪法草案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体现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D.以民主革命胜利为基石

15.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下列中国事件与俄国这一“过渡”性质相类似的是

A.国民大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

1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除了受日本的外来入侵、派系政客及新军阀的内部倾轧之威胁外,国民政府还面临着来自共产党的更大、更根本的挑战。”下列四幅地图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国民政府挑战的地区是

   

A. B. C. D.

17.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18. “对新贵的认可等于奖励智慧而非出身……在物质与精神上为雅典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体现这一评价的古希腊梭伦改革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发放观剧津贴

C.保障奴隶主贵族特权 D.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

19. 对于罗马法在英国的影响,日本学者宫本正雄所说:“无形而继受其思想,非有形而输入其制度。”由此可见

A.英国受罗马法影响的程度较少

B.古罗马的思想制度等深刻影响英国社会

C.罗马法的精髓是在其思想和制度

D.英国吸收罗马法重在实质不追求形式

20. 1871年法兰西国民议会中保皇派占有相当的优势,在783名议员中仅有200多名议员是赞成共和的,然而,1875年宪法却确立了共和体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政局复杂,共和派占据绝对优势 B.大革命使封建残余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C.启蒙运动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D.工业化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21. 英国史学家狄金森指出,“在论争中,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都逐渐认同、神圣的王权应该淡出英国的政治舞台,人类的幸福宪政的基础之上。这就使英国避免了两个方面的极端权力:绝对的王权和绝对的大众权力。”这一观点是

A.描绘了三权分立的矛盾和斗争 B.论述了当时分布宪法的必要性

C.论证了王权不应该“神圣化” D.说明颁布《权利法案》十分必要

22.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该论述主要说明英法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新生产方式的确立 B.新阶级的完全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旧制度的完全瓦解

23.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24.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以下国家的政治实践中不能充分实现这一主张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5. 以下事件中体现“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的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26.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C.法国与美国的矛盾尖锐 D.马歇尔计划引起法国的不满

27.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B. C. D.

28. 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开拓海外殖民地

29.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是因为欧洲共同体和日本

A.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  B.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C.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30.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双方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正逐渐消失

31.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

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 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3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34.《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35.右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6.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3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38. 1877年9月李鸿章批准了开平矿务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昕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材料显示

A.开平矿务局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严重依赖封建势力 D.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39.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 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 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

C. 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40. 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在2008年总统选举活动中,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4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C.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43.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思想上拨乱反正 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44.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45. 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列属于他说的“天时”的是

①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46.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47.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不包括



A.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B.中国人口在两宋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C.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D.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48.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祭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49.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50.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51.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52.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53.“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只有当农民能够用他的剩余产品兑换城市制造的衣服和用具等物品时,他们才肯生产超出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农产品。城市人民如果要进行工业生产,甚至只要继续在城里生活下去,他们也必需得到来自农村的供应”。这主要说明新经济政策

A.促进了苏俄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动经济恢复

C.通过改善工农联盟来巩固苏维埃政权

D.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54.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55.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56.“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57.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坎昆举行。在前一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最终留下诸多遗憾;在后一会议上,与会国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①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②意识形态的分歧仍是各国合作的重要障碍 ③各国意识到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协商解决 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合作又有深刻矛盾

A.①②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8.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59.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60.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本卷4小题,共40分

61.(10分)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

相关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福建省东山二中2014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4届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龙游第二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