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12月)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8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12-23 9:12:1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太 原 五 中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

高 三 历 史(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45分)

一.本卷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B.保证区域公正性

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D.维护国家稳定性

5.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6.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①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 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这一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

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 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③

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 判。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 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其思想已经冲破了君主制的束缚,主张共和政体。



④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 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设立实业部, 保护和发展工商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 的“公民道德”。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8.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9.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 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领导工人运动 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10. 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11.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12. 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口。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它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 D.众议员席位分配

13. 《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B.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C.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与完善 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14. 列宁《四月提纲》出现后,普列汉诺夫评价为“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

A.他正确地分析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B.他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方向

C.他认为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他认为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

1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 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 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6.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17.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8.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未普及,但汉武帝执政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这是因为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

19.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20. 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6

2,618

4,767

6,581



东京

800

—

1,050

1,600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上海

300

250

300

600



孟买

200

500

773

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21. 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前中国的铁路建设举步维艰,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1860年,在吴淞口的外国商人乘坐火车到上海洽谈生意

B.1885年,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通过铁路把煤矿石运送到胥各庄

C.1915年,西南的护国军在四川铁路沿线与北洋军展开激战

D.1925年,孙中山乘坐国产蒸汽机车来到北京

22.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3.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写到:“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有

A.自由主义开始盛行 B.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C.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D.“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24.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 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上述理论的提出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涨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25.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A.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始终很强大 B.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调节 D.工业化实现推动美国民主化进程

26.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27. 在1952年10月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经济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当广泛的披露:如指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现有可能性还远未加以充分利用,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企业经营不善,原材料、燃料、电力、工具等严重浪费。这反映了当时苏共

A.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B.开始调整和改革斯大林模式

C.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新认识 D.充分肯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28.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29.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0.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33题19)

31.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啸亭杂录》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0分)

方法二 规律认识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2分)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三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8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的。(3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

(3)分析提炼材料三的观点,并评论观点。(7分)

33.阅读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据材料一比较晁错与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的不同。(不得摘抄原文)(2分)

材料二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2)简要说明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目的。关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民生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则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三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据材料二、三,归纳欧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确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7分)

太 原 五 中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

高三历史答卷纸(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33题15分,共55分)

31.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0分)

(2)、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8分)

32.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的。(3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

(3)分析提炼材料三的观点,并评论观点。(7分)

33. (1)据材料一比较晁错与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的不同。(不得摘抄原文)(2分)

(2)简要说明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目的。关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民生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则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二、三,归纳欧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确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7分)

太 原 五 中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答案(12月)

高 三 历 史(文)

一.本卷共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CDDAC 6—10DBCDA 11—15DDCDD 16—20CDADB 21—25BBABC26—30DCD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33题19)

31. 答案:(1)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明显被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10分)

(2)一种是起用

相关资源:
·山东省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一轮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3-201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