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历史信息卷 一.选择题: 1.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德国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④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表格中从左至右的“?”处依次应填入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年份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西欧各国 日本 1960 100 31.2 26.5 3.2 1972 100 ? ? ? A.46.4 24.6 6.1 B.7.6 29.6 2.1 C.7.6 29.6 12.3 D.45.1 24.6 12.3 4.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5.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 第2课 宋明理学……7 第3课 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 第4课 礼制规范……17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22 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 6.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7.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B.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 8.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9.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 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10.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11.图8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图8 A.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D.经济发展不平衡 12.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 B.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 D.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13.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14.《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帝国元首任期终身”;“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由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 A.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B.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 D.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15.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16.在30年代大危机中,法国政府特别强调财政平衡,实行“维持预算平衡”和通货紧缩等措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6年才有了一定的改变。因此,法国 A.政府赢得了法国民众的信任 B.经济疲软的时间长于美德等国 C.最大限度地维持了企业利益 D.基本上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17.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18.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9.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0.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21.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B.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C.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D.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二.非选择题 22.(20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及其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6分)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 年数 事项 年 事项 年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 2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一切公民,除德行上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业和职务。 二、一切赋税都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三、同样的犯法处以同样的刑罚,不因人而有所差别。 材料二 第二条:凡为能动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公民),必须: 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 已满25岁; 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均摘自法国《1791年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91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8分) 2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 239人死亡,260人受伤。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 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筑柏林墙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修筑柏林墙的历史影响。(9分) 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10分)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5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DDCDA 6—10CBCBA 11—15DDBAC 16—21BBACAA 非选择题: 22. (1)海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2分,只答贸易网络、文化交流通道而没有区位概念的给1分) 情况: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逐渐衰败。(2分) 原因:唐后期到宋朝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政府的重视,唐朝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拓展。(6分) (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 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4分) (3)背景: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渐加强;国内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渐提高。(4分) 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3. 相同:经济近代化开始时间、开启模式大体相同。19世纪50、60年代相继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历程(从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近代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开始时都是来自西方)。(3分) 原因:都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本国改革势力的推动等。(3分) 不同:参考一:近代化结果不同。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向近代化的转型(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建立了强有力的近代教育体系和军事体制等);而中国根本未能实现向近代化的转变。(3分) 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而中国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近代化进程。(3分) 参考二:政治近代化时间不同。近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相差20年以上,甚至达到50年。(3分) 原因:清政府一直在维持传统的封建统治机构,而明治政府却是在废弃幕府统治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日本商品经济发展,新的阶层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阻碍民主政治的建立,而日本文化没有传统负担,易于学习外来文化。(3分) 参考三:近代化进程不同。日本的近代化是通过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同时进行;而中国则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一步一步缓慢推进。(3分) 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势力根深蒂固,而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与改革力量的强弱不同;两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同;国际环境不同。(3分)(评分说明:相同点、不同点各6分;各参考点答出其中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各原因要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分。) 24. (1)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抱负和才能,汉文化的熏陶。(6分) (2)完颜亮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3分)培养和选拔了适应新的封建制度需要的官员,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分) 25. (1)历史背景:法国启蒙运动进行了长期的思想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4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人民的力量显示出来,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权力。(3分) (2)1791年宪法对选举权资格的规定,特别做出了财产限制,将无力支付直接税的贫民拒于选举人之外,这是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3分)宪法对选举权还有社会地位的限制,它不仅承认了奴役的合理性,而且拒绝给予奴仆以选举权,(3分)这些都有悖于“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等基本理念。(2分) 26. (1)东德称修建柏林墙是为了“反法西斯”,西方国家则认为是东德为了阻止人民西逃。(3分)双方各执一词,反映了双方的严重对立,而柏林墙的修建正是双方冷战的产物。(3分) (2)柏林墙的修建,既是东西方冷战加剧的结果,又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5分)柏林墙人为阻断了一座城市内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使人民骨肉相离,因此不得人心。(4分) 27.(1)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6分)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分) (2)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等,这些在今天有借鉴意义。(5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