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5年2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 史 说明:练习满分100分,训练时间90分钟。练习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6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10页,按要求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完善 B.中央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13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3.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4.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5.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出台表明 A.中国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 D.中西意识形态的对立已完全消除 6.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7.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8.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9.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 A.意图确立法国的领导地位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D.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10.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1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出现了市镇经济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14.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C.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D.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15.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府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 16.如下图所示,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据此判断下图所列四个国家从左至右依次是 A.英国 中国 美国 德国 B.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C.美国 中国 德国 英国 D.英国 德国 美国 中国 1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尝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余粮征集制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18.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①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 ②实行社会救济,建立福利制度 ③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 ④整饬财政金融,重建银行公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A.农产品产量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C.“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20.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对此战略的提出理解正确的是 ①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②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③有利于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和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中国古代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22.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 23.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2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傩戏 D.风俗画和文人画 25.“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左传·昭公兰年》载:“四升为豆。”结合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豆”属象形文字 ②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 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④右图三种字体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一位叫阿尔贝蒂的剧作家曾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A.公元前5世纪 B.5世纪 C.15世纪 D.18世纪 27.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28.“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9.“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的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少女……。”下列最能反映这一风格的作品是 A.《悲惨的世界》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30.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1.(15分)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5分)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3)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6分) 32.(15分)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材料二 1965~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5分)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它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一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33.(15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6分) 材料二 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4分) 材料三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一、二中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5分) 3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报论中国》中报道了日本基于其改革经验对中国提出的改革建议:“中国必尽革其旧日之弊,举国而效西方之治,政令教化,成与维新而后可。约而举之,其尤不可须臾缓者三,日武备也,度支也,学校也。” ——据《时务报》第36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在武备、度支、学校等方面改革的主要经验。(6分) 材料二 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自尊性、自爱性、排他性。太阳底下,没有哪一个民族、国家对外来文化是不加选择不加过滤地全盘吸收的。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改革中在政治方面对外来文化是如何加以选择、加以过滤的?并分析其共同原因。(4分)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2015.02)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1.D 2.C 3.B 4.A 5.C 6.B 7.A 8.D 9.B 10.C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C 18.B 19.C 20.A 21.C 22.D 23.B 24.D 25.A 26.C 27.D 28.D 29.A 30.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31.(15分) (1)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3分) 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分) (2)趋势: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2分) (3)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2分) 史实: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缺乏群众基础。(4分) 32.(15分) (1)状况:中国进出口增加;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2分) 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分,第一条1分) (2)特点: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或: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分) 成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关贸总协定建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经济区域集团化。(3分,答出3点即可) (3)必要性: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贸易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2分) 作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3分) 33.(15分) (1)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2分) 规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或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体制。(2分) 创获:实行“五权分立”。(或: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2分) (2)前者:主张中体西用,在实行封建专制和儒家伦常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1分) 后者: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分) (3)观点: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2分) 评论:洋务思潮虽固守传统,但能突破“夷夏之辨”观念引进西方科技,为西学传播开创条件;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肯定西学,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三民主义的形成则是立足传统思想,借鉴西方政治学说与体制,并融贯创新。(3分) 34.(10分) (1)建立近代军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6分) (2)表现:中国未触及宪制改革;日本建立近代天皇体制,带有浓厚专制色彩。(2分) 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浓厚。(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