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陕西省镇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5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9-14 14:18:0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镇安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4、.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思想控制

5.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雅典 ( )

A.民主政治完善

B.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C.民主范围有限

D.人民主权观念形成

6、《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这表明古希腊法律(  )

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 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

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7、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C.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

8、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9、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

A.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B.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

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D.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

10.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中写道:“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据此可知潘恩认为 ( )

A. 美国从英国分离是无足轻重的时期 B. 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

C. 独立后邦联政府建立具有世界意义 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

11、有学者在比较了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后写到:“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结合所学,你认为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 私法的产生主要是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B. 私法主要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 公法主要是保护国家的利益

D. 公法的内容不涉及个人利益

12、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3、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  )

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

14、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15、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16、《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17、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1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19、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民众的民主意识淡漠 B.北洋军阀专制势力雄厚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薄弱

20、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21、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

22、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下面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中可行度最高的是(  )

A.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B.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

D.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

23、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24、“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白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25、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6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三中关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6分)

28、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7分)

(2)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3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3分)

镇安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其实都是非常典型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等的思想观念,其它的三个选项均和材料的主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本题的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家国同构观念,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2、【答案】A【解析】由“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中心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C、D项错误。由“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A项正确

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的转变。所以答案选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解析】古希腊法律反映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同时也平等对待并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A项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它与城邦直接民主制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自由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因此它保护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故C项错误;古希腊法律对每个公民生活的规范,反映出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演说家的欺骗和诳语等,A项不是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从“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 ,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可知陪审法庭上的演说不是真实的陈述案件,体现出该制度存在缺陷,故B项正确;演说不是陪审制度中必需的,只不过会演讲的诉讼人更容易打动陪审员,赢得胜诉,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民主程序的问题,故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由“、、、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可知实行两院制是为了参议院和众议院在立法方面互相制衡,避免权力专制而造成政策失误,D项正确。

9、【答案】C【解析】从“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可知英国下议院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唯一途径”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从“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可知避免了暴力革命,采取温和的改革手段,故可以缓和阶级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下议院是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的内容,故D项错误。

10、【答案】B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察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该题考察罗马法、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产生的背景。在材料中谈到“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可知私法和公法所涉及的范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D选项过于绝对。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所以双方都不太满意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清政府在立宪派的压力下,考查欧洲宪政。德国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考查德国政体,实际是要维护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所以答案选D。

1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盲目排外,排斥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化背道而驰, 所以选B。ACD三项都能体现革命性与现代化趋势两个方面的特点。

16、【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结合时间1927年2月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个阶段是土地革命时期,故本题选C项。A、B、D与题干时间不符。

2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可以看出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了,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错误,国共合作只是共同抗日。

22、【答案】A

2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巴黎公社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只能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巴黎公社的措施也确实体现了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内容。

24、【答案】B

2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根据题干中的“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内容可知,当时的分歧是围绕《四月提纲》中的主张而展开的。故本题答案应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

26、(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

(2)说明:是少数人的民主,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是小国寡民前提下的原始直接民主;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6分)

原因: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去凝聚。而希腊以商品贸易为主,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制度去维护。(4分)

27、(1)原因: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秩序过于动荡;(3分)1875

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3

分)

(2)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体现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的皇位复辟埋下伏笔.(6分)

观点二,“大妥协”是一种策略。理由:加快了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了革命力量;维护了民族团结

28、(1)对东亚的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

对大清王朝的冲击: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的领土

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清政府被

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

变法运动;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有

4个史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暑假验收考试 历史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开学摸底)历史试题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