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14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9-29 19:09:0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2.“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

子女称谓

生母的身份



A. 大姐(25岁)

B. 三哥(15岁)

妻(正室)



C. 大哥(24岁)

大妾



D.二哥(22岁)

小妾



3.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觐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

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4.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5.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 ②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 ③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 ④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7.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

①井田制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

8.“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的是

A.唐朝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9.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

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

10.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

13.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 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 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 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14.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6.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 洋务运动的足迹        B. 外商企业的创办

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17.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18.“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175

154

108

77

3gkstkCom

4

6

3

1

2



①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②地理上的方便

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造成表2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2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时间

北京(北平)

天津

上海

全国学



1925

23

14

33

84



1934年

2

10

59

93



——摘编自: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21.《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22.“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25.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共37分)

26.(25分)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分别形成的原因(9分)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10分)

27、(12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

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2000年:

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7700人

陈竺(现任卫生部长)

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中国留学生的阶段特征并加以说明其原因。(要求:归纳特征两项以上、说明合理充分)(12分)

28.(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5年3月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现行的农业计划过于集中,规定的指标过多,国家应放弃对农业发展计划作不必要的详细规定,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材料二: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材料三:1955年1月31苏共中央决定:……(四)同意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在1956年将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播种面积扩大到2800~3000万公顷的决议……保证及时完成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任务,因为开垦这些荒地是增加我国谷物总产量的巨大来源。(五)鉴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1960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苏联五十年代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你如何评价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5分)

29.(13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柏拉图生平简介: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

公元前407年,拜苏格拉底为师。

公元前399年,老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型,柏拉图离开雅典,开始游学生涯。

公元前387年,建立阿卡德求学国;在此期间,完成《理想国》。

公元前347年,病逝。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拆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

材料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倡导的政治制度首先是一种变形的君主制度,但要求的是具有哲学智慧的“哲学王”,颇类似于中国的“明君”,或者更类似于孔子所遵从的三代。他对于民主制度是反对的。柏拉图所倡导的教育制度是带有专制性的,不以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为益。难怪有学者抨击《理想国》有严重的法西斯倾向。

一一黄也卓《<理想国>阅读札记》

(1)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的主张。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8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政治制度?(5分)

遵义四中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A

B

B

D

A

C

C

A

B

A

B

B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C

B

B

A

C

B

D

C

















二、材料题

26题

【答案】(1)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

19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衰落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骄傲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

(3)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

不是。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文革中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思想僵化。

是。当时的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简单,资源消耗少;人们崇尚节俭;生活方式符合环保要求。

27题

28题:

(13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1)主要内容:①减少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②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③开垦荒地。④扩大玉米种植面积。(8分)

(2)评价:①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苏共已经意识到了苏联体制的弊端,希望通过改革,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②改革减少计划,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不符合苏联农业的实际,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④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弥补苏联模式忽视市场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推进措施。(5分)

29题答案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湖北省龙泉中学、襄阳五中、宜昌一中2016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 历史
·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市统考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