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东省诸城市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975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0/22 12:47:1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高三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实行俸禄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

C.皇帝权力经常受到权臣控制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3.有美国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

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 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 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实质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土地所有权变化 D.铁农具和牛耕推动生产效率提高

5.《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材料认为

A.小农经济应为经济主体 B.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C.政府应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工、商并举

6.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8.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9.龙、凤在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10.明代“海上(松江府)官、民、军、灶(灶户,以煮盐为业的盐户,可以开垦政府拨给的土地作为服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这说明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 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 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11.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材料表明当时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主要手段 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财富观没落

12.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B.纺织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C.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D.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13.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D.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1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 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16.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7.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人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法国

A.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实现了政治民主与社会平等

C.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18.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未经朝廷允许私自采取减税措施,免征厘金和 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

A.太平天国领导人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清政府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

C.湖南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

D.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

19.费正清在《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说:“(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他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20.“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1.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图为该名录人员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战中一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2.“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材料中“它”是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23.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 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

A.为解放全国进行战前总动员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24.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 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5.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肯尼迪说:“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说: “我们从肯尼迪那里得到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它的盟国都不能入侵古巴的保证,这对 我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表明

A.美苏化解危机使世界避免战争威胁C.苏联有效遏制了美国霸权主义

B.在美苏争霸中此时美方占明显优势 D.双方在解决危机中都取得胜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3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5分)

材料二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顶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2)有人认为宋朝二府三司制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趋势?(4分)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蚁甘不坏。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困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大放送和楼壁》中写道:“太和酒楼三百间……千夫承糟万夫瓮……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予以说明。(8分)

材料二 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4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自《国史大纲》

材料三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摘自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前“丝—银”贸易形成的国际条件。(6分)

(2)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归纳英国贸易政策与工业革命的关系。(2分)

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4分)

材料二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以后这个中东政策纳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尼克松在1972年1月演讲时说: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2)据材料二,比较尼克松的外交政策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不同,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据材料三,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5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0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山东省临沂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安徽省安庆一中等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