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2016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34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0/22 12:47:2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

历史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司马光说:“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期,大抵皆循此制。”材料不能反映 ( ??) A.魏晋时期三省制的雏形已经形成 B.汉魏以来宰相权力被日渐分割 C.君主近臣逐渐掌控国家权力中枢 D.汉魏以来行政效率的逐渐下降 2.《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分析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

①谏官的谏议减少行政失误 ②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③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④谏官众多谏权滥用难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不相关的是( ?)

A.宗法观念的影响 B.贵族上层的坚持 C.聚族而居的现实 D.异姓异心的担忧

4.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 ( ??)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 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5.《清史稿·选举志》撰“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材料强调清代科举 ( ??)

A.体系完备分工明确 B.朝廷重视程序繁琐 C.严防科弊追求公正 D.清正廉洁人才辈出

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帝师”管理()

A.佛教与西藏军政事务 B.全国政令发布中枢机关

C.少数民族与宗教事务 D.地方一级最高行政机构

7.“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 ( ??) A.影响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C.反映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D.体现对人情伦理的重视

8.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

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②天朝上国思想犹存

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④同教同心幻想联翩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拟定该条文的核心目的是 (  )

A.确保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维护列强在该地区商贸利益

C.镇压该地区人民的反抗 D.控制政治中枢实施间接统治

10.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11.民国16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民曾说:“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的“赤祸”是指共产党领导的 ( ??)

A.秋收起义 B.农民运动 C.工人起义 D.农村根据地

12.一位日本将领自我辩护说:“我们就像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只有三扇门供我们逃出去,也就是说移居外地、打入世界市场和领土扩张。第一扇门,移居外地,已经被其它反对日本移民的国家堵死了。第二扇门,打入世界市场,又已被关税壁垒关上了。三扇门关上了两扇,日本该怎么办?很自然,日本只有从剩下的一扇门夺门而出了。”该将领辩护的扩张行动最可能是 ( ??)

  A.九一八事件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甲午战争

13.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这一史料不能表明美国顾问对() A.蒋介石政权极度失望 B.抗日国军后期溃败担忧 C.战略决战结局的不满 D.中国战况分析相对客观

14.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政治协商制度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间求同存异谋发展的基础 C.政治协商制度是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共掌国事? D.政治协商制度是对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15.1950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有关东亚情势的演说:“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样。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的亚洲政策是?????????????????????????????????????????????????????????????? ( ??) ①加紧围堵新中国??? ?②断然出兵南韩 ③改变对日本政策???? ④开始军援南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据台湾政府部门统计,2014年金门岛上每4户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 ??) 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结果?????????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D.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

17.《古希腊文学与社会》在描述雅典戏剧公演时写道:“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观剧不可能 ( ??) A.?陶冶人们情操 B.渲染希腊城邦精神

C.培养公民意识 D.活跃公民大会气氛

18.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认为古希腊罗马的相对政治平等只能实现于 ( ??) A.贵族与平民之间 B.希腊人与罗马人之间 C.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D.自由民与非自由民之间

19. 近代以前,一国政府为打击敌人,往往发给船主特许状,鼓励本国商船掠夺敌方船只,攻击敌方港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发生激战。结果英国取得了 ( ??)

A.海上军事霸权 ?????? B.世界贸易霸权??????

? C.世界殖民霸主???? D.欧洲大陆霸主

20.1649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下列对这份决议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B.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形成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 D.民众获得下议院普选权

21.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写道:“作为旧制度的产物,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革命的开端和导火线。我还会补充道,人们在其内部摧毁贵族制度时,他们也会将自己推向集权化。”对“中央集权在大革命前后作用”认识错误的是 ( ??)

  A.加速封建贵族制度瓦解 B.动员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C.确保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D.强力推行资产阶级原则

22.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可以分析出 ( ??)

①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不断 ②资产阶级对该思想的仇视

③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④马克思主义顽强的生命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23.[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社会主义者 ( ??)

A.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 B.与其他政党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C.推动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善??????? D.保障了工人阶级政治民主权利

24.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 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启动东欧剧变的进程????????????? B.是美苏对抗缓和的表现 C.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 D.为德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阐述:“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

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对材料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 A.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B.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加强 C.应对挑战多边合作的需求?????? D.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削弱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这十三个机关,合成一个宰相直辖的办公厅。我们只根据这十三曹名称,便可想见当时政务都要汇集到宰相,而并不归属于皇帝。因为皇帝只有一个笼统的尚书处,只有一个书房。最先的尚书也仅有四人,而宰相府下就有十三个机关。这相府十三曹,比诸皇室尚书的范围大得多,而且此十三曹的权位也很重,也竟俨如后代之专部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二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7分)

材料三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后,国王统而不治,而首相权力不断增强:一方面表现在对内阁委员会的控制上。重要的常设委员会是由首相亲自主持的,首相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性的委员会。而且只有在内阁委员会主席的同意下,方可将其中的不同意见提交内阁全体讨论,从而削弱了对整个决策的控制和监督。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立首相自己的智囊团,即建立政策小组。这种非官方的小组只对首相个人负责。可审查超越部门界限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中短期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协助首相加强与政党的联系等。实际造成了“全体内阁讨论很少一点的政府工作”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论述英国首相权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就“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观点。(6分)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并指出英国借此获得的具体侵略权益。(8分)

材料二 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自主, 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北京政府时期的华盛顿会议上, 中国代表迫使日本同意撤出山东、英国归还威海卫, 九个强国宣布将尊重中国主权, 让关税提高至5%, 还订立了关税最终自主和废除治外法权的条款。1924 年, 在中苏协定中, 使俄国放弃治外法权及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庚子赔款。南京政府在1928 年又宣布拥有关税自主权。虽然中国政府的这些外交活动, 并未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损失, 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地位渐高。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2)指出除材料二所列事实以外,近现代中国政府收回国家主权的成果,并综合归纳其原因。(8分)

材料三 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

——谢益显《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试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解读当今国家主权概念发生的变化,并谈谈如何认识“主权让渡”。 (6分)

28.(10分)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后附明细表)

一、客观题

1.答案 D

解析 材料阐述了汉魏以来为加强君主专制,起用近臣削弱丞相权力,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依次出现,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这种现象只是权力中心的转移,并非政府机构的重叠。D项错误。

2.答案 D

解析 宋代谏官不是针对皇帝而是对付丞相,当时谏官种类繁多的确可以纠错谏正,但事事纠结必然导致效率下降。至于政治清明就不是谏官可以保证实现的。

3.答案 D

解析 “异姓不养”的规定主要是维护宗族的政治、经济利益,宗法观念是其思想根源,聚族而居是其得以实施的客观条件,到封建社会中后期主要是迎合贵族上层特权地位的需要。该规定制定与当事人关系是否紧密无关。

4.答案 A

解析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答案 C

解析 材料介绍了清代科举回避制度,包括亲属回避、籍贯回避、职务回避。回避制度有效施行大大减少了科场内外的徇私舞弊。

6.答案 A

解析 材料所述机构是元朝的宣政院。B项是元朝中书省的职责,C项是清朝理藩院的职权,D项是指行中书省。

7.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亲亲相隐”的特点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其目的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加强宗族团结,体现了对人情伦理的关怀,有助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这一原则本质上体现了宗法制对法制观念的影响, “亲亲相隐”原则虽然不能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但并未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这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特别的法律规定。故本题选B项。

8.答案 C

解析 材料“替爷替哥杀妖魔”表现太平军把西方基督教徒当成兄弟,把清政府看作妖魔,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也与列强奉行“中立” 政策有关。对一国特使颁“御诏”就是“天朝上国”思想的反映。太平天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项错误。

9.答案 D

解析:材料中列强企图实施对京津地区的军事管控,这些内容出现在《辛丑条约》中,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

10.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就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鉴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尖锐而提出。

11.答案 B

解析 材料叙述了国民党在1927“四·一二”政变前的言论,“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是指北伐期间的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在上海。

12.答案 A

解析 材料核心词是“关税壁垒”,是指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造成国际贸易锐减,加重了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因此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13.答案 B

解析 材料所述“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是指国民党在三大战役的惨败,后以长江为天险据守华南。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早已失去华南大部地区,坚守的是大西南地区。

14.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认为政治协商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自己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关系公共利益的政治,即达成共同的认识,所以A项和B项表述正确;从标题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对民国政治的创新与发展,D项正确;C项的“共掌国事”就是共同执政的意思,不符合史实。

15.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了在朝鲜内战爆发而南朝鲜失利的情况下,美国所表达的立场。随后美国在联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选修)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三(9月)第一学期模块诊断 历史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诸城市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