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07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0/22 12:47:2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历史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2.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3.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4.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 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5.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洋务企业吸引???????????????? ????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6.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7.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

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C.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D."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8.《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发展?????????????????????????????????????? ?? B.农民运动的高涨

C.国共合作形成???????????????????????????????????????? D.民族主义成主流

10. 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11. 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

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 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想 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12. 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反映

A.敌后根据地的抗战作风顽强 B.正面战场会战得到有力配合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13.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A.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D.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14.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15. 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6.“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18.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见右),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19.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

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

C.赫鲁晓夫承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

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20.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21.“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 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911年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 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22.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公正原则 B.自由原则 C.专业化原则 D.分权原则

23.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何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 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 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C. 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 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24.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25.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6.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27. 1878年—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

A.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C.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D.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28.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29.“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30.当代美国政治家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主要含义是

A.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化趋势下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C.美国已完全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0分。)

31.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二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出现的“剃发”、“蓄发”之争所代表的政治含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关“断发(剪辫)”的主张和行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清朝以来辫发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时代变迁?(5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6分)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3)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6分)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英法革命“如出一辙”?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2分)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5 BCBDD 6-10 CDAAB 11-15 CADBC 16-20 DCBDB 21-25 CABAC 25-30 DADDB

31.(1)含义:“剃发”代表汉人服从满族人统治的象征;(1分)

“蓄发”代表着反抗和挑战清朝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1分)

(2)康有为:侧重于富国强兵,改善国民卫生习惯,提升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1分)

孙中山:表明反满清的革命决心。(1分)

黎元洪和袁世凯:民主共和潮流下投机革命。(1分)

“剃发” “蓄发”“ 断发”(剪辫)等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细节体现,从社会生活角度展现了一个专制王朝向共和时代转型的巨大变化。(2分,言之有理即可。)

(3)剪辫子成为民族革命的象征,标志着清政府被推翻、满洲专制统治的结束;易帜是政治革命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被推翻,进入了追求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改历是与世界接轨的符号,标志着中国实际上融入了世界,从中国时间融入到世界时间。

32.(1)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2分)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分)

(2)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民主共和成为潮流。(2分)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官僚参与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受到掣肘。(2分)

(3)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或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民主共和成为主要潮流;政党政治活跃;思想文化:西方文化及习俗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民众接受。(4分)(答对2点得4分)

33.(1)区别:材料一中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是指统治者个人,材料二和三中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是一种政治制度;材料二和三中的制度也有不同,材料二中的民主政治是指奴隶制民主,材料三中的民主政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6分)

(2)问题:解决民族独立和确立现代政治体制问题。(2分)

原因:英法都是资产阶级领导,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2分)

理解:英国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革命后建立的总统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政体典范。(2分)

(3)认识:民主有阶级性;民主的观念和认识有传承和借鉴性,并不断进步;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2分,任答一点,言之成理即可)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江西省2016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选修)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三(9月)第一学期模块诊断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