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2015.10.23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 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2.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后,其手下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 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o 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一 C.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3.“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 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 、 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 ) A.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B.民族抵抗意识的完全丧失 C.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 4.1912年2月l 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日: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 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5.史学家韦尔斯指出: “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 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 ; 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罗马法的实质是市民权 B.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C.万民法是市民权的扩展 D.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6.两汉时期, “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 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o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7.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 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 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8.明朝官员 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 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 、 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 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 表明 A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9.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10. 1922年11月,列宁在谈话中强调:“如果有人把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这个 简单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用在我国‘耐普曼'的身上,那么我担心他会大错而特错,甚 至会成为许多荒谬町笑的误解的牺牲品o"这里提到的当时俄国出现的“耐普曼’’应该指 A.极端的反革命势力和分裂分子 B.‘坚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C.仇视苏俄的一些西方媒体记者 D.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商业者 11.《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 说,取舍诸候。’’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B.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 C.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D.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12.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 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 篡。肃宗才使永王磷,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 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13.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 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o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 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A.宋代风俗画盛行子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D.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14.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 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 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 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 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5,“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 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 A. “格物致知" B. “知识即感觉" C.“因信称义" D. “知识即美德" 16,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 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 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17.有学者指出,培根(l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 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18.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 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 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19.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迨一 千八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 物强存弱灭之理。但其说与耶苏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 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所谓千秋崛起之人也。"答卷内容表明 A.1889年后中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西方各国普遍接受了进化论 C进化论冲击了西方的基督教信仰 D.进化论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0.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批评家指责大众媒体是文化 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屯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白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 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音,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音限制在小范围 内。”以下对杰里·本特利这段话理解比较恰当的是 A.借助于信息技术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显著特点 B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和语音上始终处于优势 C.英语已成为全球性语音使其他国家语音消失 D更多国家的民族经济文化不再能够独立发展 21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 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 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推翻君土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22.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 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23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同之处。欣赏F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D.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2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 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 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 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5.(必做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较的目的是要找出异同点,所以,不能一提中国古代的家长权,+就以古罗 马的家父权相比,只说上古社会家族观念发达云云,此外再无下文。在罗马,家父权只是 单纯的法权,国、家不相混;法与道德两清。在中国,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秩序,天不 变道亦不变,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这种差异对两种法律制度乃至文化的发 展,都有至为深远影响。可见,只求其同,不见其异的排比、罗列是不可取的。 总之,文 化之整体的比较的研究乃是探索中国古代法精神的必由之路。" “古罗马法学家分法为公法、私法两部分,着眼点正是独立于国家利益的私人利益。 而在中国,法只能是‘公法,,辄与国家利益有关,因而也总是以国家强制力——刑为其 标志的。"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被迫变法修律,设立修订法律馆,延揽归国留学生翻译各国 法律及法学著作。 1910年5月,颁行《大清现行刑律》:取消《大清律例》吏、户、礼、 兵、刑、工六律总目,以适应官制改革后韵整齐划一;把《大清律例》’中的继承、分产、婚 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废除凌迟、枭首、戮 尸、刺字等酷刑,设置罚金、徒刑、流刑、遣刑、死刑等新的刑罚;删除禁止同姓为婚、 良贱为婚的条文;增加了新的罪名,如毁坏电路、电讯和私铸银元之罪等。 ——李力《法制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说明中西方传统法治观念的差异o(11 分)
(2)材料二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o (14 分) 26(必做12分)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 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 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选做部分(任选1题,每题15分) 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 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 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货。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F人心,然不称 职者,寻亦融之,或加刑诛。抉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 亦竞为之用。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 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一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2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 “贵族+演化”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专制集权+革命’’ 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宪政民主”立国,特.点是对平等 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 <法国)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 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 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法国)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 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 新。” ——(美国)杰斐逊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法、美三国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各自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异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 现的原因。 (9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 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 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 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 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 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 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9分) 3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共同边界1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 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也是 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 居住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 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 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材料二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 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 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 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 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 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 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 明亮。” 请回答 l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6分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9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