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高三历史月考试卷
文件大小 18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12 10:49:3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北京临川学校高三第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

A.将统治神秘化 B. 巩固君主统治

C.宣扬鬼神学说 D. 宣扬君权神授

2.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制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劝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古代中国 ( )

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的劝谏约束了君权

3. 钱穆指出:“中唐以来之社会,既成一平铺散漫之社会,而其政治,乃为一和平的大一统之政治。故一‘王室’高高在上,而‘社会’与‘政府’之间,堂陛益远。”解决这一分离倾向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财政控制

D.发挥科举制在选官、用官方面的功能

4. 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在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在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

A.法律体系健全,内容不可更改

B.法律在公民心中的神圣地位

C.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直接民主

D.捍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5. 《民法大全》中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担任律师。”这直接违背了罗马法的哪一精神与原则 ( )

A.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皇帝的命令是最高法律”

D.平等权是罗马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6. 《吕氏春秋》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记簿,遭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这一制度 ( )

A.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B.提供了评定政绩的依据

C.促使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避免了地方官弄虚作假

7. 唐代柳宗元认为,西周“封建亲戚”式的封建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并在《封建论》中阐发了郡县制的优越性。下列能够为此提供依据的是 ( )

A.封建制度难以保证诸侯的地位 B.郡县制废除了世家大族

C.封建制度难以限制王权D.郡县制冲击权力家族化

8. 《通志略》载:“秦灭六国,诸侯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而为一体也。”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 ( )

A.秦朝民族文化的统一 B.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C.秦朝郡县制度的推行D.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

9. 先秦宗法家族贵族君主制的失败,证明了那种建立在完全自然的血缘关系之上的政治关系是难以长久维系的,纯粹依赖“自己家里的人”来统治国家的办法是不行的,只有依赖“用自己选拔的和忠于自己的人”,来统治家族化的国家才是可靠的。对这种可靠的“办法”的实践有 ( )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汉初实行封国制 ③汉代实施察举制 ④唐宋完善科举制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元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一书中写道,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只手的。由此判断,监察制度的实质是 ( )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产物 B.监察百官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工具D.代天子巡守

11.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又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此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 )

A.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B.传统君臣关系观念不复存在

C.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D.严刑峻法、重点御下现象普遍

12. 康熙帝曾训斥议政王大臣说:“今闻会议之事尚未具题,在外之人即得闻知。”雍正帝曾告诫大学士等说:“凡大小臣工,面奉谕旨,皆国家政务,不当轻泄于外。”为解决这种困境,清朝统治者 ( )

A.设内阁,置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D.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13. 亚里士多德和普鲁塔克认为该原则是梭伦最成功的创新之一。对个人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所有人的伤害,因此,梭伦给予每个人为任何一个受害者伸张正义和起诉非正义者的权利,即使他本人不是受害者。这项创新指的是 ( )

A.实施财产等级制度 B.改革公民大会

C.废除债务奴隶制 D.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

14. 罗马公民法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这说明罗马公民法 ( )

A.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 B.体现原则与制度的丰富性

C.重视概念和术语的科学性D.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15. 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称:“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这反映出罗马法 ( )

A.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B. 强调协调社会关系

C.侧重保护个体权利 D. 维护公民集体利益

16.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岁终至京师向丞相奏事,由丞相处置;东汉初年在13州设监察区,如岁终各州刺史本人不必诣京师奏事,而由属下替代,刺史治官不治民;东汉末年,刺史掌一州军民,“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对两汉时期州和刺史的发展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

A.刺史始终没有固定的驻地 B.西汉刺史为丞相下的行政官员

C.刺史职权凌驾于郡守之上D.州逐渐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17. 绝对君主制是古代中国君主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将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充分暴露出君主政体的弊端。最能体现“绝对君主制”的是 ( )

A.隋唐三生六部制 B. 元朝行省制 C.明朝建立内阁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18.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的最宜于组织、最易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 )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19. “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发表这番讲话是在 ( )

A.1945年的雅尔塔会 B.1953年的中印会议

C.1954年的日内瓦会 D.1955年的亚非会议

20. 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根据此声明内容以及香港的发展现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此声明有利于英国干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部事务

B.香港特别行政区可根据需要开展一些外交活动

C.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力

D.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21. 雅典在进行一次放逐投票时,一位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别人代他写上政治家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为何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说明 ( )

A.陶片放逐法有效地防止独裁者出现

B.雅典社会出现了代议制的初级形式

C.雅典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任何官职

D.雅典民主制度存在权力滥用的弊端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评价说: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最完善的法”,也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罗马法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是欧美资本主义法典的理论根源

C.罗马法为经济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D.罗马法有助于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

23.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相同和不同表现形式,这个斗争直接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使资本主义更加完善和成熟并获得更大发展;一个是使无产阶级逐步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变得更为可能。”材料认为十月革命 ( )

A.是对巴黎公社革命道路的重复

B.取得了与巴黎公社不同的成果

C.发生于资本主义没落的阶段

D.使社会主义战胜了资本主义

24. 马歇尔计划“删掉”了杜鲁门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穷、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 ( )

A.宣传手段更隐蔽更精巧 B.反共意识明显不够强烈

C.更关注欧洲民众的生计 D.旨在安抚共产主义势力

25.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开始缓和与东德、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日本则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改变以往对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说明 ( )

A.曾经的法西斯国家已成为政治大国

B.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D.两大阵营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来源:Z.xx.k.Com]

23

24

25





















































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九品中正制……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拔……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连迎权贵,袖私舞弄……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摘编自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由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代晚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影响。(4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承秦制”的表现。根据二、三,简析西汉与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相同点。(7分)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27.(15分)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权”形式,但其权力主体、分权方式和社会性质各有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

——《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

材料二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三 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

——《〈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雅典的分权概况及其阶级实质。(5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声的职能划分及该体制的意义。(5分)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5分)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对外关系,如何对待美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三大决策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奠定了基础。

——颜声毅《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越演越烈,我国对外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即联合世界所有反霸力量,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重点反对苏联的扩张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达到顶峰,在中国边境屯兵百万,并控制了中国的周边地区,对中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唐师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 为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国际环境,一个长期稳定的局面对中国至关重要。为此,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战略思想,使我国对外关系实现了重大调整,中国的对外关系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积极、最活跃,并且是最有成效的阶段。

——唐师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一中提到的“三大决策”具体指什么?(3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7分)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表现。综上分析,影响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B

A

B

D

D

C

C

A

C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A

D

D

D

C

B

A

B















非选择题

26.(1)变化:分封制崩溃,郡县制出现;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4分)影响:为后世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

(2)表现: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建立专业的文官集团,官僚政治得以发展。(6分)相同点: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出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6分)

(3)特点:讲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6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分)

27.(1)分权概况 立法权:公民大会。行政权: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司法权:陪审法庭。(3分)实质:雅典民主实际上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分)

(2)职能划分: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3分)意义:官员品级不高,便于使用和控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4分)

(3)革命性:维护和捍卫独立成果,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美国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3分)有效性: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施联邦制,这既满足了地方自治的需求,又保障了在中央的权威,有利于捍卫美国的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权组织中实施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民主政治。(3分)

28.(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分)

(2)原因:苏联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包围和威胁,中苏关系继续恶化;美国调整战略,表现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6分,任答3点即可)成就:中美关系开始逐步实现正常化,并最终建交;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通日本恢复了邦交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发展了通发达国家的关系,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6分,任答3点即可)

(3)表现:改变了第国际形势的估计,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新的科学论断;不与任何大国结盟,进一步强调独立自主;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是否有利于和平与发展作为判断国际是非的标准;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8分)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际形势。(2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6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
·全国I卷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二)历史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哈三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试题 历史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辽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