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5—2016 学年度高三年级三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 分。第I 卷第1 页,第II 卷2 至3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 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本卷共11 道题,每题4 分,共44 分) 1、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2、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 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藏书》 D.《明夷待访录》 3、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 4、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 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C.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5、20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1896 年孙家鼐在《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称:“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 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对此解释最正确的是 A.排斥西学 B.开始认识到西学有其优越之处 C.认识到了中学的不足 D.认为西学处处在中学之上 7、1940 到1949 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 专政》三部著作。如果给这三部著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A.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B.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C.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D.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立 8、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9、1977 年10 月12 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 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则材料的历史背景是 A.平反昭雪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10、下面是英、德、美、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 图。图中的“D”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A.德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11、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 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 启蒙运动 ④ 三民主义 第Ⅱ卷(本卷共3 道题,共56 分) 12、(23 分)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周礼》及《礼 记》中就提到“通译”。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 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 在公元372 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1 世纪至10 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 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 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 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1)据材料一,古汉语的对外传播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不断外 传的原因有哪些?(9 分) 材料二:16 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 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 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 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原 因?(6 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 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58 年2 月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秋季 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据统计,即使是一 般农民,15 到20 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 个小时就能识字 1500 个。从此,汉语拼音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网络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语拼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广汉语拼音的积极作 用?(6 分) (4)综上,概括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哪些?(2 分) 13、(16 分)文献解读、史料对比和史料分析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 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竹简木牍 2002 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 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 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 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 222 年至前210 年。(丙)书写字体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右图 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图中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 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材料 结论 ① 甲 秦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② 乙 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才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③ 丙 秦始皇在楚国旧地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 ④ 丁 秦朝已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 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4 分) 材料二:史料对比 (2)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分别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4 分) 材料三:史料分析 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1909-1910)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 中,一则报道述评:“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 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 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男人反驳她(她),这叫野蛮不要脸,那能算自由 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 用等均有报道。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8 分) 14、(17 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 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指出中国旧史的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3 分)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 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是传统史 观所不及之处。”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 年) (2)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种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 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的影响?(6 分) 材料三: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 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 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 世纪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 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重视现代化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现 代化理论能够在20 世纪80 年代引入中国?(6 分) 材料四: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 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史学”的价值?(2 分) 参考答案 选择 DDACB CCDBA B 材料题 12、(1)特点:历史悠久;传播形式多样;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 (3 分) 条件:古代中国国力强盛; “丝绸之路”推动对外交流频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 和吸引力 (6 分) (2)经济上: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密切各地联系;美国 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技术主导者(2 分) 政治上: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确立在近代世界的政治优势;美国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 主(2 分) 文化上:英国近代成为日不落帝国,推动英语传播。(1 分)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密切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强化英语的地位(1 分) (3)特点:突出民族性; 语言简单,便于掌握、推广; 以立法形式推广; (2 分) 作用:有利于文化普及,提高劳动者素质;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 (4 分) (4)综合实力、政治因素、国际影响力 (2 分) 13、(1)①和③的材料和结论对应准确。(2 分) ②可把结论修改为“湘西在秦王嬴政灭楚时就纳入秦的管辖范围”或“湘西在秦王嬴政完 成统一前就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1 分) ④可补充“秦朝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等相关材料,或者把结论修改为“中国 最迟在秦朝出现乘法九九口诀”或“简牍是实物资料,可证明秦人已知道乘法九九口 诀”。(1 分) (2)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 分) 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虽 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一定冲击, 给后世民众一定启迪。(2 分) (3)材料反映了京城百姓在晚晴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杂糅的思想观念。(1 分) 晚清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清末新政,西方启蒙思想传播,资产阶级推动一系列变 法活动。(3 分),材料中汪姓少妇的行为,以及一些报纸对女子同情的报道,都体现了 这一时期新的时代特征。(1 分) 但在这一过程中,仍有一些人或媒体反对女子抛头露面,说明封建正统思想依然明显,阻 碍新思想、新习俗的传播(2 分) 总之,从晚晴这一社会现象可以看到人类思想观念的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变化是一 个漫长、曲折、渐进的过程。(1 分) 第一层次:能初步评价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1-3 分) 承认平等自由的价值、斥责主家虐使婢女等现象表明京城百姓受到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 响;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认为女人不回家是不要脸表明妇女仍然遭受社会歧视。 第二层次:能将社会现象与时代背景建立起联系。(4-6 分) 京城百姓受到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新政的推行,报刊传媒对于自由平等观 念的宣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京城百姓的思想。妇女仍然遭受社会歧视:传统观念仍然根 深蒂固。 第三层次:能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抽象的概括,并分析其原因。(7-8 分) 京城百姓思想观念呈现新旧杂糅的特点。这是因为时值清末新政,中国人部分接受西方文 化,但仍未改弦更张。而且,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是长期的缓慢的渐变过 程。 14、(1)问题:史学只为君主服务。(1 分)原因: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2 分) (2)思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1 分) 形成背景: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 传统史学弊端重重。 (任意两点得4 分) 影响: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和反专制斗争; 推动工人阶级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 上政治舞台。 (任意一点得1 分) (3)根本目的:两极格局中,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2 分) 引进中国的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纠正左倾错误,重树 “双百方针”。 (4 分) (4)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利于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历史。(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有 利于全面认识历史)(2 分)__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