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25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7 9:18:3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2.《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白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3.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4.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6.《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D.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维护

7.“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8.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 33750 -- 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一86250公斤。这( )

A.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表明明清统治者未执行“海禁”政策

C.说明“重本抑末”政策有夸大嫌疑

D.证明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9.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10.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11.加拿大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了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门罗以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下列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与其作品风格最为相似的( )



12.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13.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

A.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14.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15.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邦联制原则 ③分权制衡原则 ④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对下图所含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17.据记载: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殖民对手已经不复存在

B.英国正式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C.英国工业革命后推行白由主义政策

D.荷兰、法国等国均承认了《航海条例》

18.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19.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20.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 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21.1982年里根向国会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概括的说,即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自由发展的规章约束,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与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是( )

A.取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削弱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恢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22.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23.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4.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25.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D.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26.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27.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下列属于当时“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

①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

②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

③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1958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时说:“我们现在有一些同志不愿在工业方面大搞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错误的。”材料中说的‘不正规’‘农村作风’‘游击习气’实际上指的是( )

A.违背经济规律的蛮干

B.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

C.压制广大工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30.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A.它曾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 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圆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话:“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 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得历史进步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社会黑暗,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明清小说则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衰落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并非主要是表达的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自豪感,因此D项错误,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文学成就·小说的繁荣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多乐为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属于无关项。在维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下,晋代租佃关系有所发展,B项表述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晋代租佃关系有所发展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仆仆于晋、楚之廷”说明诸侯国之间形成同盟,即分封制受到破坏,故本题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破坏。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观点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材料含义,材料突出“邸报”自崇祯十一年才有“活版”,以前是写本。活版印刷出现于北宋,排除A项;活版印刷之前有雕版印刷,排除B项;最早的活版是泥活字,排除C项。战国有司南,指南针出现最早;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火药发明于隋唐;活版发明于宋。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背景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等内容可知主要强调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B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与特点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知作者意在突出科举制的积极方面,而不是局限,所以选B项;A中与材料意思相反;C说的不是内容;D时代信息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评价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研究结果表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日本和南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得到较快发展,故选A;BC不符合史实,D中的出超必须有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比较才可以得出,材料没有相应体现,故排除BC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可以看出陈寅恪主张中西整合才能创新中国文化,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中没有说明“体”、“用”关系,故A项不正确;C、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特点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有直接关系,B明显错误。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中小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明清中小市镇发展迅速,市镇工商业繁荣,带来的的人口的增长。C、D均不合题意。故选A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门罗以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可以得出,这段材料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B项是属于这个风格。所以答案选B。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使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便利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故本题选择D。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说明日本政府这时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结合日本面临的形势可以知道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故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当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而“万有引力定律”是属于牛顿的经典力学,所以,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只能是A,而不能是其他的选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1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料中“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均没有体现联邦制的内容,所以排除掉②,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共和制。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图片体现的是英国的商品运往世界各地,显然是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故C项正确;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图片体现不出C的信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项的表述不正确,英国的殖民对手荷兰、法国不仅存在,新对手德国和美国也逐渐成长起来。 B项发生在18世纪中期,与题中时间不相符合。航海条例是限制海外贸易的做法,对于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不利,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政策成为主流,故C项是正确的。D项发生在17世纪和18世纪, 与题中时间不相符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看来辛亥革命的实质就是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本题是换个角度,从文明的角度来去看待辛亥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实质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皆热心于政治……亦毋……潜心实际,熟习技能……犹为不败之基础也”可知杜亚泉认为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故排除A项,选择B项;C、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甲午战后的“实业救国”思潮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阶段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暑假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玉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江西省樟树中学、高安市2017届第二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 历史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历史
·江西省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