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3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0: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17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O 分)

本卷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公元府323 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

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燔诗书而明法度”

D.“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2.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

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

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 不然。入阁办事者,

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指明内阁成员可有可无B.批评太监干政

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

4.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

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5.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

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

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

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6.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

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7. 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这反映出

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B.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

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D.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

8.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

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天人感应B.知行合一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

9.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

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

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

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10.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 万银元。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

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B.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

C.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

11.“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

·2·

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 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

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

A.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

12.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

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

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节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13. 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推行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14.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 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

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 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

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5.1960 年11 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

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

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16.右图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 周年的纪念标志。下列评述与本次会议相符的是



A.“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B.“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首次大会”

C.“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

D.“独立于东西两大军事集团的国际政治力量的出现”

17. 法国《费加罗报》1970 年4 月27 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

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

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18.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

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

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9.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

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

解放之后”。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20. 公元前5 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

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 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

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1.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

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 洛克B. 伏尔泰C. 孟德斯鸠D. 卢梭

22.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

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3·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23. 2014 年9 月18 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

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之所以在

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D.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24.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提到:“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

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

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C.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5.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

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

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26.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

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

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27.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

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体现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B.启蒙运动时代的自我意识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D.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28.1990 年11 月21 日,有34 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

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

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29. 下面是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

D.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30.“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

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

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O 分)

本卷共3 题,其中第31 题13 分,第32 题14 分,第33 题13 分。共40 分。

31.(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涌现出一批好读嗜书,工诗能文的杰出女性。浙江钱塘女子吴柏“未嫁而夫卒”,她在写给姐姐的

·4·

一封信中说:“诵《金石录》令人心花怒放,肺肠如涤。”当父亲警告她吟诗赋词不是女性职责的时候,她回信

说:“女子于此道,似有天缘。”大诗人王隼之妻孟齐,能诗善文,与其夫“倡随拈韵,雅相得也”,其女瑶湘

亦能诗。李贽坚决反对“妇人不堪学道”的观点,公开招收女学生。学者吕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闺范》,

书中主要阐述了女子的教育是所有教化的根源,接受良好教育的女子能成为贤妻良母。该书得到了万历皇帝的

好评,又经责妃郑氏作序,大加推崇,并重新刻板。

——摘编自马兆政《中国古代妇女名人》等

材料二英国曾有句俗语“男人耕地,女人守锅台”。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

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1848 年,英国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院,出现了全国妇女宪章协会。19 世纪四五十

年代,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甚至出现不少丈夫找不到工

作,而靠妻子养活的家庭。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代女性好读和英国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女性与英国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差异。(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性别平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 分)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

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 年l2 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

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

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

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

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

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1963)》

材料三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

1945 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4 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6 分)

(3)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4 分)

33.(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

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

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

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

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

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

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

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

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7 分)

·5·

17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 D.“相地而衰征”是战国时期齐国在管仲主持的税制改革(经济改革措施)与材料“五国相王”的政治事件

不直接相关,故A 项错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春秋时期老子的思想主张,宣

扬小国寡民与材料中五国相互往来不符,故B 项错误;材料中五国相互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即使法家的思想主

张,而“燔诗书而明法度”是商鞅变法时期的主张与措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故C 项正确;“诸侯更相诛伐”

与材料中相互承认不符,故D 项错误。

2.B. 联系汉代的“中朝”制度,皇帝选不断让身边的亲信即私臣充任中朝的人选,来削弱相权,故B 项符合;

秦代的丞相、唐代的三省长官及宋代的枢密使都不是私臣而来,因些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选B.

3. D.从材料信息看,黄宗羲认为,内阁成员只是皇帝的“开府之书记”,也就是说内阁无权制约皇权,这实

际上是批评皇权过重,故选D 项。

4. A.根据题干中“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可知宋人中仕宦、不仕者都重视田亩的拥有,这种思想会

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固,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 与题意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5. D.从材料“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长期的

战乱和争霸导致英国商人实力的强大;由此梁柏力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实力不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的长期稳

定,社会对商人的依赖较小;AC 项材料没有体现;B 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6.B.材料说明当时的江南棉花种植比较广泛,棉纺织业发达,说明当时江南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B。

7. A.材料意思是: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东西,而且可以用它来使民心和善,音乐感人深,可以移风易俗。所

以先王用礼乐引导人民,于是人民和睦。由此可见,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

体现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故B 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观点,故C 项错误;材料强敌啊的是礼乐治国,

不是教民以善的思想,故D 项错误。

8. B.“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材料中没有提到上天的信息,故A 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不仅要有

孝道的思想,还要将孝道付诸行动,体现了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故B 项正确;“经

世致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做学问必须有用于国家,材料中没有体现有益于国家,故C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来的,主张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过程,通过格物探

究事物的真理,材料没有反映,故D 项错误。

9. B.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后

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 项错

误; 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

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故B 项正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

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故C 项错误; 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

说明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D 项错误. 故选B.

10. 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 项与《南京条约》没有直接关联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当时英国“世界工厂”史实,排除;D 项与“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没有直接关联性,

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表述准确,符合19 世纪上半期清政府财政状况史实,正确。故选B。

11. A.据题干“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可知近代化史观与题干相符,故选

A 项。全球史观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 项错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

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故C 项错误;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D 项错误。

12. B.依据所学知识,康梁维新派大力宣传变法思想,积极创办学会、学堂、报馆,推动变法活动,故A 项

错误; 由材料“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得知,戊戌变法是在

中国面临严重民族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急促改革的,故B 项正确; 由材料“取法泰西,实行改革”“改革具

有明显的植入性”,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通过变法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

合历史发展趋势,故C 项错误; 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

机,是爱国和进步的,故D 项错的。故选B.

13. D.洋务运动是19 世纪60 至90 年代清政府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

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在西方国家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战”期间,帝

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1914~1924 年间中国又兴起一轮投资实业的热潮,两次工业化

浪潮均与外部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故D 项正确;1914~1924 年中国实业投资的发展是因为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以及群众性爱

国运动的共同作用,故A 项错误;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并未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及推动政治体制的

变化,故B、C 两项错误,排除。

14.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A 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开始实行是在20 世纪

40 年代,C 不符合题意;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于抗日战争期间,D 不符合题意。“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

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抗日战争做准备,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

的转移,故选B。

15. A.由材料“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可知, 中

共中央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故A 项正确. 由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

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可知,此时的调整仍是在坚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前提下进行

的,故B 项错误. 由《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得知,说明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依然

存在,调整只是解决当时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紧急措施,农业所有制形式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故C 项错误. 依

据所学,1960 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为此中共中央发布“紧急指示信”,故D 项错误. 故选

A.

16. A.根据英文,翻译是2015 年印尼亚非会议纪念,亚洲和非洲要合作共赢,故A 项正确;“首次大会”提法

错误,故B 项错误;此时不是新中国时期,是2015 年,故C 项正确;D 项与图片意思不符,故D 项错误。

17. B.根据题中的“1970 年、第五个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所以本题选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 年,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是在2003 年,“科

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 年提出的。

18. A.由“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

的优越地位”可以分析出雅典公民处理事物的时候必须要善于言辞,这有利于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智者学派

的产生,故本题选A 项。B 项错误,因为智者学派在民主政治后;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 历史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河南省名校2017届高三上期开学摸底调研试题 历史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