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松滋一中2017届高三9月第一次考试 历史
文件大小 191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1:5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松滋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2.“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3.《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学术观点 D.《史记》的记载

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与此吻合的历史时期应是

A.秦朝初期 B.秦朝末期

C.西汉初期 D.唐朝初期

6.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9.《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10.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的含义是:

A.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C.政府权力不应受到外来力量的控制 D.“邦联”政体比“联邦”政体要好

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这里“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通过世界性主导贸易及《航海条例》强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工业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也开始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3.下图中德国政治人物及其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

B.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政府首脑

C.宰相由选举产生任期皇帝决定

D.宰相只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14.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是

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创立内阁制

15.19世纪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有

①经济上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②政治上普鲁士力量的强大

③思想上统一呼声强烈 ④国际上邻国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首相

A.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B.实际上是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

C.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英国国家元首

17.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 )

A.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 B.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 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8.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1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21.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来制定

22.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3.下表是《近代青岛大事记》(部分)下列对该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914年11月

日本占领青岛



1922年12月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1938年1月

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

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



A.一战期间日本从中国手中夺取了青岛

B.北洋政府通过华盛顿会议收回了青岛

C.青岛的命运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D.国际力量的支持是中国两次收回青岛的重要因素

24.1939年12月,英国的民间团体“中国运动委员会”开办了一个专门出售中国珠宝、丝织品、扇子、瓷器以及儿童玩具的市场。这一活动也得到《泰晤士报》很大的帮助。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手工业制品享誉英国 B.欧战爆发英国急需中国物资

C.英国各界掀起援华抗日热潮 D.中国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25.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6.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27.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

28.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29.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开放五口通商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100万银元 D.中英协定关税

30.《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本题10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32.(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33.(本题10分)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34.(本题10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兼采秦朝和周朝的制度,也希望解决秦朝制度的弊端。其中的周朝制度应该是指分封制,秦朝制度则应该是郡县制,联系汉初错误的认为没有分封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度,即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来拱卫中央政权,但是后来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府,汉武帝为了削弱王国势力,采取“推恩令” 分割王国封地,材料中“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的信息正说明主父偃利用了仁孝之道来分割王国的封地,故本题选择D项。A项对应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中“抚慰了异姓功臣”在题干中无从体现。C项不是“推恩令”的主要目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推恩令”。

3.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题干中的材料信息“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 “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可以得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县制和郡制并非起源于秦国,而是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4.A

【解析】

试题分析:秦简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当时书写主要利用竹木简,没有现在的纸张。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故选A。民间的传说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带有主观色彩,史家的学术观点属于后人的研究认识,不作为史料,《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所著,但毕竟不是当世人的史料,因此排除B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5.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结合所学知识,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

6.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A,那时还没有儒学,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7.A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上下等级尊卑关系,故选A。 题干没有强调血缘宗法关系,排除BD。题干提到了“神”,但是这里的“神”只是作为一个等级存在,没有体现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排除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关系。

8.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天子诸侯的传承,是通过法统立长子和立嫡子来确定的。(虽然)立贤良的人的好处超过立嫡子,人的使用才能优于资格,之所以不用这个方法(即立贤不立嫡长,用人只看才能不看资格这个情况)来替代,是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发生争执,这个坏处不可胜数。因此作者实际上是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积极作用,有其历史必然性,故选B。AC与作者意思明显不符。D表述过于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9.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由此分析可知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C。A与题干不符。B说法错误,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题干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井田制是周朝的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属周王所有,臣下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但是题干也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10.D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是君臣关系,也是大小宗的关系,但是周王对各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诸侯在封地内有很大的权利,所以排除④,选择①②③。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11.B

【解析】

试题分析:麦迪逊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不是天使,因而需要政府的管理,有必要加强政府的权力;但是,并不是天使管理人,因而可能面临着严重的专制的现象出现,所以需要对政府进行监督,故选B。A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C与题干不符。D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实行联邦制取代此前的邦联制。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英国抢了先机”是指17世纪的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19世纪英国之所以会“傲视全球”,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故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右图中德国政治人物为德皇威廉二世和宰相俾斯麦,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ABD表述正确,排除,故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开国领袖们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创造性的确立了共和制度,而没有沿袭君主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故选C。AD项错误,英国等已经较早实行政党政治和内阁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7届高三9月模拟考 历史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届高三10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
·浙江省学军中学、镇海中学等名校协作体2017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