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50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14 9:42:0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枣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法国的共和制 B.英国的议会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3.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5.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7.太平天国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8.右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9.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1.“从1950年开始,苏联给中国大概40亿美元的信贷,包括291个工业项目……俄国提供了中国所有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军事设施,即使现在中国购买的几乎所有的航空燃油都是从苏联通过铁路运来的。”这主要由于新中国当时( )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原有外交关系

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战略

D.重返联合国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

12.1958年8月,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国防部警告美国军舰不得为增援金门的台湾当局军舰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接着又实行“逢双日不打金门”的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实施这一策略,是为了( )

A.打围结合,进而攻取金门

B.打破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

C.以打促和,推动两岸对话

D.维护 “一个中国”基本原则

13.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 )

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14.新中国制定某部宪法时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这部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5.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16.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1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18.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该纲要说明( )

A.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19.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21.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3.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24.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25.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 )

A.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

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

26.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作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评价着眼于:( )

A.民族意识是否坚定 B.阶级立场是否先进

C.是否提倡男女平权 D.是否弘扬传统文化

27.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28.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国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

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

C.中国古代受贵族政治影响深远

D.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

30.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40分

31.(本题10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32.(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

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33.(本题10分)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34.(本题10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浙江地方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表格中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据题干表格中第一行“新军”“警察”可知是民国时期;据第二行“禁军”“坊市”等信息可以推断是南宋时期;据第三行中“府州”“蒙古学”等信息可知是元朝;据第四行栏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可以判断时间是当代。依据时间排序,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宋元、民国时期和当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爵房”、“乡绅房”、“王”等关键词,根据材料可判断,“爵房”为议会上院,而“乡绅房”为下院;再根据材料中“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可知决策依条例进行,并且爵房和乡绅房握有决策大权,符合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权力很小,皇帝是国家实际权力中心,不符合材料表述,排除D。美法实行民主共和制,没有设立国王,排除A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题干中李长凤大娘当选为代表,享有了选举权,可见人民民主的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项正确。题干所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之前在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9月才正式建立,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题干中并未提及民主党派,故C项错误。题干中主要介绍了基层普选的情况,属于民主建设,并未涉及法制建设的内容,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A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当中时间为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会议的召开目的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进行筹划和准备,故A项正确。结合相关史实可知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是在“文革”之后,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方针的提出时在1956年,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年,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抗日救亡意识的增强。“1942年”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一个大背景,当时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因此民众把躲避兵役的壮丁骂为冷血动物,反映了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而A、B、D三项曲解了报纸评论的含义。故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6.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并结合鸦片战争前的国际背景——工业革命,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有启发生的必然性,故A正确。其它三项均不和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中两部重要文件的内容。两部文件分别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之前和之后颁布。在经济上主张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故B选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不体现发展资本主义,A选项错误;《资政新篇》体现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农民阶级的理想,C选项错误;两部文献没有体现出宗教的影响,D选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下的大国关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后到苏联解体前一直是对抗关系;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苏联结为盟友,是合作关系,但到50年代后期关系不断地恶化,到了60年代形成了对抗关系;中美关系在战后长期是处于对抗状态,但是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则走向了缓和,到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联合抗苏的合作关系。因此可以判断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下的大国关系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英国”“苏联”“法国、柬埔寨”可知是指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中没有殖民国家参加,排除;不结盟国家中没有苏美,排除B项;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

10.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边倒”体现了材料中的第一个特征,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材料中的第二个特征,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缓解国际矛盾等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不再是立足于意识形态对立或社会制度对立等出发点,体现了过渡性的特征,故C项正确;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务实外交的体现,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涉及旧的国民党政府,故A项错误;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反映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信贷、工业项目、军事设施等,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故C项正确;重返联合国是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12.D

【解析】

试题分析:1958年解放军实行“逢双日不打金门”政策,是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的,目的是阻止美国干涉中国内政。A项不是实施这一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2017届高三8月调研考试 历史
·湖北省松滋一中2017届高三9月第一次考试 历史
·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7届高三9月模拟考 历史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届高三10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