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命题人:林春路 说明:1、本试卷总分共100分;考试时间只有60分钟 2、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三部分 3、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的正确答案。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短 2.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折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3.对该地区人口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基数最大 B.②时期人口基数最大 C.③时期人口基数最大 D.③、⑤两时期,人口总数一定相同 4.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D.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读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回答下题
5.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 大的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下题。 6.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7.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一般来说,吸引人口迁入数量越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近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四城市人口规模大致相同。读图,回答8~10题。 8.四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长假期间,大批外地游客来到城市②,这种现象属于 [来源:学科网ZXXK] A.人口流动 B.省际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里中学的老师,小学时每年夏天,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9年夏天,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1年夏天,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目前,萧湘正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寒假里萧湘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11~12题。 1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B.北京的城市问题较少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世界人口迁入区的是 A.欧洲 B.北美 C.拉丁美洲 D.非洲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1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口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16~17题。 16.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17.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8~19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来源:学科网]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来源:学,科,网Z,X,X,K] 温饱型消费水平[来源:学#科#网]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18.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超过忍耐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21题。 20.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日本地狭人稠,有利于提高其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最佳人口规模其实就是合理人口容量;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图中反映出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24~25题。 2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人 B.10 000人 C.6 000人 D.4 500人 25.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 B.c<b<a C.b<a<c D.a<c<b 26.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解决城市 交通拥堵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小汽车的生产量,提高小汽车的价格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下图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的流动方向,据此回答 27~28题。 27.此图所示的含义是 A.大城市郊区化 B.郊区城市化 C.集中城市职能 D.城市乡镇化 28.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 D.高速公路、地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 逆城市化现象 C. 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 生物多样性增多 30.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 埃及 B. 中国 C. 德国 D. 印度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32. 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传统型。 33. 目前世界人口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34.为了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都应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3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5. 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6.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7.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38.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39.发达国家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所以出现逆城市化。 40. 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重要意义在于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促进城市化发展。 三、综合题(共20分) 41.读下列人口统计图,回答问题。(12分) 图1 A、B、C三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年龄 国家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A国 50 45 5 B国 17 65 18 A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解决A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是措施是________。解决B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是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图3 某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4)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①图中,A、B、C、D、E、F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 (2)①图中E→F反映了________现象,该现象一般发生在________国家。 (3)②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高一地理 41、解析 做题时需要提取的主要信息有:(1)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出相应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2)读两国人口年龄构成表,提取A国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并在图中分析其影响。(3)图1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图1A国反映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多,人均资源缺少,环境压力加大。图3反映的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利弊。 4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①图中左、右两幅图的比较分析体现了图图转换能力,对比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E→F阶段略有下降,与a曲线相符,这表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②图是三角形坐标图,根据A、B两类国家就业人数在农业、服务业、工业中所占比例,可知A为发达国家。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