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457KB
所属分类 高一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5-24 16:24:5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考试用时:10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机读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答案。(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江西省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红土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带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树木。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江南水乡大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

A.能源结构长期单一 B.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2.针对滑坡、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加强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

读美国人口潜力面图,回答3~4题。



3.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面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气候适宜 C.军事部署 D.工农业发

4.图中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开发较早 C.河流稀少 D.资源贫乏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了推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5~6题。

5.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大量使用煤、石油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6.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距离平均值之差)资料,据此完成7~8题。

年代

拉萨

泽当

当雄

安多

日喀则



1970S

-0.8

-0.2

-0.1

-0.2

-0.5



1980S

-0.1

0.1

0.1

-0.2

-0.2



1990S

0.9

0.1

0.1

0.3

0.6



7.表中数据表明(   )

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 

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   )

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  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  ④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9~11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9.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0.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t2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12~13 题。



12.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3.不会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C.退耕、还林还湖导致河流径流趋于平稳

D.城市化地面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4~15题。

14.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传统型”阶段

15.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

A.实施西部大开发?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16.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华南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时段内,该城市人口增幅最大的年份是 (   )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18.该图时间段内,说法正确的是 (   )

A.2008年该市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 B.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增加

C.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 D.人口文化素质下降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哪点相似(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

A.abc B.acd C.abd D.bcd

2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A.a B.b C.c D.d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23-24题。

2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24.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25.下列关于“地域开放程度”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论述,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合理人口容量肯定会增加

B.合理人口容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家的对外开放并充分利用别国资源的方式来提高

C.某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其合理人口容量必然越高

D.某国在完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其合理人口容量越高,因为其没有向国外输送物质资料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会昌中学第一次月考

考场

座号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答题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正确地在机

读卡上填涂)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是某地交通规划图。在规划中要确定一条公路干线。已知客货流收发点是火车站、县城和乡镇。一般来说,干线的走向要根据主要经济点的分布而定。这条干线的主要任务是联络火车站A和县城B,以及乡镇C、D。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下面三种方案的利弊,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方案1:A—B  方案2:A—C—D—B 方案3:A——B C——E D——F

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 (2分)。理由是(6分):

(2)、在公路干线建成后,E、F很可能形成新的聚落。十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能得分)

A.E、F聚落可能演变发展为两个乡镇,甚至县城

B.E、F两聚落均可能沿公路干线向河流方向延伸

C.十年后,A、B、C、D之间的耕地可能因城镇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D.县城B以及乡镇C、D均可能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3)、在A、B、C、D、E、F六个聚落中,随着新干线公路的建成,交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是________,最有发展潜力的聚落是________。(2分)

27.(12分)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完成下列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__国。(3分)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   )(1分)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1-3-8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2分)

表1-3-4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

国家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A国

50

45

5



B国

17

65

18



(4)分析图1-3-7和图1-3-8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2分):

(5)图1-3-9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

,(2分)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8.(12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与中国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是 。(1分)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能代表近现代气候气温变化特点的是 。(1分)

(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包括 ( ) (1分)

A、降水量的影响 B、纬度影响 C、山坡朝向的影响 D、气温的影响

(4)、l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趋势(1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请从人为原因角度举例。(3分)

(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5分)

29.(14分)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下表为我国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省区的有关数据,未列入表格中的省区,均为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3我国部分省区省际人口、资金流动情况(2005年)

地区

人口数

(万人)

生产总值

(亿元)

人均GDP

(元)

人口流动(万人)

净流入资金(亿元)











流动总数

净流入数





北京

1538

6886.31

44774.45

400

400

-417.24



天津

1043

3697.62

35451.77

121

93

-97.01



山西

3355

4179.52

12457.59

115

3

-3.13



辽宁

4221

8009.01

18974.20

600

406

-423.49



上海

1778

9154.18

51485.83

581

581

-606.03



江苏

7475

18305.66

24489.18

894

486

-506.94



浙江

4898

13437.85

27435.38

1206

678

-707.21



福建

3535

6568.93

18582.55

638

224

-233.65



山东

9248

18516.87

20022.57

256

6

-6.26



广东

9194

22366.54

24327.32

2600

1560

-1627.22



海南

828

894.57

10803.99

110

21

-21.91



云南

4450

3472.89

7804.25

87

80

-83.45



西藏

277

251.21

9068.95

14

8

-8.35



宁夏

596

606.1

10169.46

72

10

-10.43



新疆

2010

2604.19

12956.17

235

223

-232.61



全国

130756

183956.1

14068.65

14735

0

0



(1)写出上述省区中三个流出人口超过400万人的省区简称 、 、 。(3分)

(2)流入山西省的人口主要从事 业。流入云南的人口主要从事 、

业。(请选择字母填空,每空限填一项,3分)

A.外资工厂就业 B.旅游服务业 C.开荒种粮

D.种植蔬菜 E.边境贸易 F.开采煤炭

(3)流入新疆的人口主要在每年的8月底至10月底,流入的主要目的是从事 。(2分)

(4)我国大规模的跨省区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 发展不平衡,这种人口流动 (是、不)属于人口迁移,原因是 。(3分)

(5)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流动对人口移出地区的影响。(3分)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会昌中学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A

B

A

C

D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A

C

A

A

D

C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D

C

D

B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题,共50分)

26、(12分)

(1)方案3 (2分)

方案1:仅沟通了火车站A与县城B,没有沟通C、D两个乡镇,交通量小;

方案2:路线太长,主体运输由A到B的运输线路拉长了,造成运输成本的较大提高;

方案3:既沟通了火车站A与县城B的联系(此为公路主干),沟通C、D两个乡镇的公路又以分支形式与主干公路几乎垂直,线路较短,交通量大,运输成本最少,故最佳(6分)

(2)BC (2分)  (3)A A(2分)

27、(12分)

(1)30 A C (3分) (2)A(1分)

(3)如下图(2分)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2分)

(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2分)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2分)

28、(12分)

(1)大体一致(1分) (2)④( 1分) (3)ABCD (1分)

(4)上升(1分) 人为原因主要有: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1分);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1分);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1分)。

(5) ①对农业影响:导致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②对工业生产影响: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能耗,必须加快减少温室气体技术和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干旱技术的培育③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④对海平面和海岸带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影响港口、航运,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升高,土壤盐渍化。 ⑤对生态系统影响:使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更大;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答出5点即可

29.(14分)

(1)、粤、浙、闽、苏 (3分,填写任三个即可得满分3分)

(2)、F(或采煤) B(或旅游业)、E(或边境贸易,E、B可互换) (每要点1分,共3分)

(3)、采摘棉花 (2分)

(4)、经济 不 流动人口未改变居所(每要点1分,共3分)

(5) 、①为流出地(源地)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流出地经济的发展。

②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使土地集中耕种,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④流出者提高了从业素质,获取了经济效益,为流出地的经济发展从人力、资本两方面提供支持。

⑤大量的流动人口,可促进了当地交通业发展,但也给交通带来了压力。

⑥大量青壮年流出,留下了老人与孩子,一方面导致劳动力缺失,另一方面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果合理,可酌情给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2014年春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肥东县众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一教学评估一地理试题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