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1.1MB
所属分类 高一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6-10 14:07:3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图回答1--3题

1. 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

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

B.人口迁移和流动规模大

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2.结合图推测0~14岁、15~59岁、60岁及以

上三个年龄段的序号依次是( )

A.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3.图说明未来我国的人口问题 ( )

A.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B.低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C.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D.人口总量越来越小

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5%。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4--5题。

4. 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

A.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 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 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5. 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

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6.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 该地段地价高

D.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商业区

读图完成7--8题。

7.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②代表的国家

分别是(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8.②图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中新社北京2011年6月24日电 最新出台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指出,在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等五方面挑战。据此完成9~10题。

9.最能体现中国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  )

A.城市数目总量 B.城市人口总数

C.城市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目前阻碍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B.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C.城乡分割与户籍管理 D.国家限制城市发展的政策

下图为“我国武汉轻轨某路段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修建城市轻轨铁路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改善交通状况 B.改善居民生活

C.改善城市环境 D.改善城市结构

12.图中轻轨采用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建设成本 B.保证行车通畅安全

C.消除噪声污染 D.控制列车尾气排放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许多科技工作者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14.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下图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5—16题。



15.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政策和交通

16.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

A.游览道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接待中心

17. 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发展变化趋势的是( )

18. 引起城郊农业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国家宏观调控 C. 市场需求变化 D. 地方政策影响

读右图,判断回答19~20题。

19.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

型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0.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

222459737人

占16.60%



15—59岁人口

939616410人

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

177648705人

占13.26%



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

66557万人

占49.68%



农村人口

67415万人

占50.32%



注:与2000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 。(选答三点,6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 阶段,此阶段对应出现了 的现象。(4分)

(4)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4分)

22.(18分)图14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布局特点是 。(8分)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 、 等;(4分)

(3)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4分)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2分)

23、读下面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24分)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_,D为_______。(每空2分)简述布局②的理由。(共12分)

(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 。(4分)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8分)

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20 BBABA ABCDC ABCAA CBCDA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块检测地理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兰陵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湖北省通城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洛阳八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