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673KB
所属分类 高一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11-14 21:44:5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

1-2题。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丙国可能是

A.肯尼亚 B.印度

C.英国 D.尼日利亚

读图1“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回答3~4题。

3.①处的地租为

A.大于400元/平方米 B.300~400元/平方米

C.200~300元/平方米 D.小于200元/平方米

4.①处形成商业区,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 B.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 D.环境优美

5.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建筑风格 B.服装服饰 C.饮食习惯 D.绿地面积

6.影响昆明花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7.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迁入我国。据此完成8~9题。

8.该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9.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10.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1.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B.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12.右侧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13.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①区域和②区域 B.③区域和④区域

C.①区域和③区域 D.②区域和④区域

读经纬网图,回答14~15题。

14.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15.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

这种情形会出现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7.某幻想家幻想在某年7月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他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18.右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19.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读图回20~21题。

20.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 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21.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2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力量使它隆起(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分离

C 印度洋板块自身隆起 D 古地中海抬升

23.假如地中海将在几千万年之后消失,那么将连在一起的大洲是( )

A 亚洲、非洲 B 欧洲、非洲 C 北美洲、南美洲 D 大洋州、南极洲

读右图,据图中信息回答24题。

24.甲处的气候特点是 ( )

A.全年温和多雨

B.雨热同期

C.雨热不同期

D.一月份寒冷干燥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如下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图中地理现象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森林被大量砍伐——温室效应增强 B.②地草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C.③地全年温和多雨——灌溉农业发达 D.④地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稳产、高产

26.关于⑤国与⑥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国资源、能源都需要大量进口 B⑥国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为主

C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D均为环太平洋沿岸的发展中国家

27.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B.主要工业区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9—30题:

29.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0.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32.读“南亚部分地区略图”(图5),完成下列问题:(11分)

A国的斜线部分是重要经济作物 的产区,(1分)

该地区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2分)

该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1分)

(2)A国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其有利条件是 ,

该国南部新兴工业城市 被誉为该国的“硅谷”。(2分)

(3)B国的主要河流是 河。(1分)

(4)C国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袭击,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

.(3分)

(5)D是 地区。(1分)

33.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非欧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6分)

③地

⑤地



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②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③处气候类型不同的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①地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B

A

A

B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B

D

D

B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C

A

B

B

B

D

D



31、(1)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2)濑户内海沿岸 太平洋沿岸

不利:矿产资源贫乏,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科技发达

(3)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河南省洛阳伊滨区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周练地理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浦南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建陵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