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文科地理 命题人:王辉 审题人:陈红炜 刘筱清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30题,共60分,第Ⅱ卷为31~32题,共4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计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根据所学河流地貌知识,回答1~2题。 1.图1中河流三处的位置、河谷剖面和流水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搭配,错误的是 A.①-b-下蚀作用为主 B.②-c-搬运作用为主 C.③―a―堆积作用为主 D.①-a-侧蚀作用为主 2.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2和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4.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图3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A.巴西高原 B.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南丘陵 6.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图4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读图回答7~8题。 7.与①处自然带形成无关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东南信风带影响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迎风坡 8.图4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图5为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9~10题。 9.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冰川 D.土壤 10.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图6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1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我国的“民工流”有关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表1所示,回答13~14题。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以上比重 全国 -6.29% 4.38% 1.91% 甲省区 -7.28% 6.58% 0.7% 13.该数据反映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14.甲省区最可能是 A.广西 B.广东 C.河南 D.江西 图7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16.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根据所学人口迁移知识,回答17~18题。 17.下列人口移动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山东人历史时期“闯关东”——政策原因 B.解放初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济原因 C.利比亚人们大量外迁——宗教原因 D.美国老年退休人口迁往南部的“阳光地带”——环境因素 18.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①使我国环境承载力明显变大 ②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③部分农村出现“空巢老人” ④加剧了西部地区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图8为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20.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 图9为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2.关于阶段Ⅱ说法正确的是是 A.该阶段出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B.该阶段会降低城市化水平 C.该阶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轨道交通的发展 D.该阶段产业向乡村或小城镇转移 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据此完成23~24题。 23.促使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劳动力 B.水源 C.国家政策 D.市场 24.温室大棚内能够种植反季节蔬菜,其主要原因是改善了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图10为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25~26题。 25.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27~28题。 2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8.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桑(蔗)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 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保障。完成29~30题。 29.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 B.培育良种 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D.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30.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单产 C.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 D.停止城市化进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计40分) 二、读图分析题:(2道小题,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11)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12)。 (1)依据图11,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是向_________、向_________。(4分) (2)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6分) (3)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3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冰糖心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是新疆的优势水果之一,其生长期在4—10月份,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采摘上市。图13中A 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 (1)新疆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R河在上游的出山口地区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____。(4 分) (2)图示地区过度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8 分) (4)绿洲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发展区,你认为绿洲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8分) 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文科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B C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B B C D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A C D A C A B 31.(16分) (1)北(或西北) (2分) 东(2分) (2)1948~1958年: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答对3点,得6分) 1998~2008年: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对3点,得6分) (3)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答对3点,得6分) 33.(24分) (1)水源(2分) 冲积扇(洪积扇) (2分) (2)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土地退化)(2分) 水资源锐减(2分) (3)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2分);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2分);③苹果生长期平均气温高,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和结果(2分);④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周期长(2分);⑤冬季寒冷,病虫害少(2分)。(答对4点,得8分) (4)大力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培育优良耐早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耗水。(每点2分,满分8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